>>> 2005年第9期
韩国料理在上海
作者:江 礼
此前多少年,在我的印象中,朝鲜料理在上海,似乎就是“阿志玛尼”(大嫂)穿着民族服装,推着小车,在弄堂口卖卖朝鲜“小菜”,什么昆布呀,什么老虎菜呀,什么花生米煮得也比汉族好吃。当韩国人一拨拨到“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遗址朝圣那时起,韩国料理小店陆续开出来。而当韩国人陆续来上海经商、工作,古北地区成了“小汉城”后,韩国料理渐渐多起来,也有了如韩国馆、韩浦园等几家比较有规模、比较正宗的餐馆。当然,更多的是韩国烧烤店,各类餐馆的总数不下100家。
海派韩国料理的特点
韩国料理(朝鲜料理)指的是在朝鲜半岛上的大众菜系,其中有许多料理受邻国中国和日本的影响。特别是构成韩国料理的主要风味——辣味的原料辣椒,据说就是在16世纪到18世纪由日本传到朝鲜的。而韩国人一日三餐不能或缺的泡菜——大白菜,据韩剧《大长今》透露,则是由当时的明国——中国的大明朝传到朝鲜的。更早一些时间,即公元14世纪中叶,高丽出版了一本汉语教科书《朴通事》,分段叙述元朝大都(今之北京)社会生活方面的情况,其中就有不少关于饮食的资料。直至朝鲜李氏王朝时期,这本书仍被当作训练翻译人员的重要教材。书中有在午门外饭店里卖的羊肉馅馒头、素酸馅烧麦、匾食、水晶角儿、麻泥汁经卷儿、软肉薄饼、煎饼、水滑经带面、挂面、芝麻烧饼、黄烧饼、酥烧饼、硬面烧饼。
之所以提起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目的是证明韩国料理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外国饮食的影响。但我总觉得,直至今天,韩国料理中传统饮食文化的积淀,其民族特色,是十分强烈的。这也是“喜新不厌旧”的上海人喜欢韩国料理的深层次原因所在。
众所周知,外地的、外国人的饮食到了上海,“百川归海”,就得按上海人的喜好,作某些改良。经过改良的外来饮食(客帮菜)的总和称为“海派菜”。所以有海派扬菜、海派川菜、海派粤菜,却不可能有海派本帮菜,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也有海派韩菜。
那么,海派韩国料理有什么特点呢?
1、以泡菜为标志
品尝韩国料理,当然不能不吃泡菜。发酵食品在韩国起源已久,因为四季分明,在过去没有青菜的冬季,人们把白菜腌在盐水中储存,逐步发展成今天的泡菜。泡菜制作方法简单,讲究全在加入的配料中,如鱼虾酱、大蒜、生姜、辣椒等。加入这些后,营养和口味才更丰富。而且各餐馆、每家每户,所腌的泡菜都不一样。就如印度餐馆和印度人家各不相同的咖喱一样。最常见的泡菜有白菜、萝卜、黄瓜等。以泡菜衍生出来的菜肴也很多,如泡菜火锅、泡菜炒饭、泡菜拉面等。
韩国料理的“前菜”很丰富,如泡白菜、泡萝卜、香叶(用辣酱腌渍)、豆芽、蛤蜊肉干、土豆烤牛肉等等。一般6~8样(每样量都不在少数,绝不像中菜馆“餐前小食”那么小气),而且是免费的。
2、以烧烤为主角
即便不是专门的韩国烧烤店,烧烤也一定是料理的主角。韩国烧烤有自己的特色。它肯定不是土耳其的KABAB(开帕普),牛、羊、鸡肉裹在一根转动的圆柱上烤熟,然后用快刀削下来吃。它也不像日本铁板烧,用两把小刀代替锅铲,将神户牛肉烤熟(生的烤熟)。韩国烧烤最好是用炭火烤,如此烤出来的肉风味好。其次,用得最多是牛肉,还有牛排。腌渍入味的牛肉在网罩般的器具上(下面是炭火)烤熟,然后服务员为你剪碎,供食。我在一家小店里吃烤肉,原料是牛肉,腌渍的酱料有五加皮、松叶中药、大豆酱以及蜂蜜、辣酱,烤完剪碎,让我蘸大酱和香油吃。另有一盘黄瓜条、胡萝卜条和蒜片、辣椒圈供食,也可用生菜包了上述蔬菜和牛肉吃。五加皮可不是“致中和五加皮”的药酒。那是一种树木,将它的枝条熬出汁来,加上其它配料腌制肉条后,烤来吃。松叶也可以熬汁,再加上松叶的粉末,也可用来腌肉。大酱用黄豆为原料,但和中国的大豆酱不一样,风味奇佳。我吃过以后觉得味道好,还向大厨要了一点,用冰淇淋盒子装起来,带回家煮鱼吃,全家人都说好吃。蜂蜜和辣酱奇妙配合,腌渍的牛肉条也特别好吃。当然,还有人参王牛排,用人参腌渍好几天,肥瘦得当,烤得三分熟时吃,嫩滑鲜香,说不出的好吃。韩国烧烤最大的特点是用最古老的烹饪方法——炙,原料天然无雕饰,是最营养、对人最有益的膳食之一。烤肉也可以用芝麻叶包起来吃。烤(猪)五花肉相对而言属大众料理,因为在韩国,猪肉比牛肉便宜。吃韩国烧烤,如前所述,会有三五样,或七八样小菜、泡菜等佐餐,免费。而汤和米饭需单点。
3、石锅拌饭风味佳
韩国料理中的石锅拌饭也是一绝。这石锅状如一个“牛眼”,当中圆的部分可以很烫,而两边狭长形如“把手”的部分可以用手提起。这锅是用特殊的石料做成,上桌时还会发出“吱吱”的叫声。美食八要素“色、香、味、形、质、声、器、名”,这就是“声”。用汤匙轻轻搅拌锅底的饭,会发现已经烧出锅巴。因为整个器皿是暖暖的,埋首在石锅前吃饭,好比对着一个火炉说话。除了美味之外,还有说不出的暖意和快感。但在夏天吃饭,空调中丝毫没有特别热的感觉。石锅拌饭制作时,将白饭加少许芝麻入石锅翻炒,再将烫熟的菠菜、黄豆芽、萝卜丝、蕨菜、桔梗、蟹肉棒、辣椒酱、蛋黄放进去,一直烧到有响声,香味逸出即可。
究其根本,石锅拌饭属于又一古老的烹饪法——石烹,用烧红的石头加热,使原料均匀受热,菜、饭、饼都比较好吃。我觉得,中菜和韩菜来源很多是相同或相似的,但发展到后来,却大相径庭。中菜的石烹法,现在用得最多是“石鏊饼”,还有是“盐鸡(将盐视作小石子)” 、“糖炒栗子(将砂子视作小石子)”。而韩菜却成了石锅拌饭,多妙!
4、冷面别具一格
冷面是上海夏天的大众料理。韩国也有冷面,但风味绝对不一样。上海冷面干拌,韩国则带汤。
韩国人很喜欢吃牛肉,冷面的汤料也有牛肉。大锅中倒入牛肉、白萝卜、大葱、洋葱、大蒜和适量的水一起炖煮2小时,撇去浮油,加入糖和白醋调味,冷却后入冰箱待用。另将荞麦面在清水(开水)中煮熟,捞出,反复淘洗,再放入冰水,片刻捞出。在冷却的面中加入上述汤水,放上白煮蛋、腌渍的黄瓜片、萝卜片、梨片,并配上冷面调料(其成份是:麦芽糖、辣椒粉、盐、梨浆、洋葱泥、蒜泥、麻油)和黄芥末酱、白醋,一起调和,即可食用。
5、套餐也很精彩
韩式套餐就是传统的韩式定食。沿袭了李朝时代宫廷菜的传统风味,各式小菜摆满桌面,除泡菜外,一般不加辣椒粉。结合蒸、烤、烫、拌等各种烹调方法,食材、调料、配色花样繁多。经营韩定菜的餐厅虽然在菜谱、价格、档次方面各不相同,却都会有九折板(九节盘)和神仙炉(韩式火锅)。此类餐厅大多陈设着韩国传统家具,令人仿佛是入高丽时代、李朝时代的朝鲜,在品尝着古代“长今料理”的美食。
九折板(九节盘)原料有:牛肉、熟牛肚、牛腰子、鲜鱼、白梨、胡萝卜、元蘑(水发)、鸡蛋、菠菜等。牛肉、牛肚、牛腰、鲜鱼分别切细丝,加盐、味精,炒熟(用豆油)。另外牛肉剁末,胡萝卜切细丝,两者在一起炒熟。菠菜切段、焯水,捞出,用冷开水浸凉,加酱油、味精拌好。白梨去皮、核,切细丝,加少许精盐腌渍15分钟。元蘑洗净,撕成细丝,加适量调料炒好。鸡蛋打散、加盐,摊成圆饼,然后卷成长条,再按扁,切成三角形。蛋块摆在盘中(刀口朝上),再将其它各原料按色泽搭配好,摆在周围,如花瓣状,最后撒上干红辣椒丝,供食。此菜好像一个大拼盘,用料丰富,色泽美观,口味多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