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年夜饭
作者:黄金华
“白切肉”、“蒜泥白肉”、“回锅肉”,过去都是馆子里做的好吃,因为上海人口少的小家庭居多,不可能用这样大块的肉烹制,当时又没有冷藏保鲜的设备,剩下的无法保存。虽然这类菜有些家庭也经常做,由于用的是小块肉,味道无法与馆子里的相比,仅存个名目而已。现在的情况却是颠倒过来了:如今顾客上馆子点菜,往往是追求流行、崇尚猎奇者居多,传统佳肴倍受冷落。林苛步老先生在他的《掩鼻拭泪叹美食》(载《食品与生活》2005.6)一文中为回锅肉“挥泪叫屈”,这款传统佳肴在上海,连曾被誉为“金牌川菜老店也烧不像样”,端上桌来“几乎没有一块是成片的,丝不像丝,条不成条”,显然所用的那块肉料,在冰箱中深冻了不知有多少日子了,难得有客人点此菜,翻寻出来用利刃连砍带批一些下来,岂知肉经日久深冻,肌肉中的水分挥发净尽,经煸炒后当然会是片不成片、条不成条了,而口感必然又老又柴,肥膘因氧化,吃起来宛如腊肉的味道。而同样是一款回锅肉,却曾令港人倾倒,趋之若鹜,那是因为所用的料一定是正处于最佳食用状态,以及加上李兴福大师高超的技术所致。再说人家口袋比我们鼓,见过的多,吃过的也多,几经比较,周而复始,最终还是回到菜肴最本质的所在,即味道上来。能色、香、味、型、器乃至环境、氛围都圆满齐全固然是好,但若抽去味一项,其它的也就毫无意义可言了。相反,如若单就一个味字,譬如我国的臭乳腐,看之令人皱眉,闻之令人掩鼻,然而吃到嘴里,却不由得惊叹为是人间至味,就是这个道理。让原来曾经是馆子中的好法子移植到家庭的厨房中来吧,为使逢年过节吃得好、玩得好、休息得好,努力作各种尝试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