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1期

蟹经

作者:周 彤




  蟹经(一)
  
  “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达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清·李渔
  
  “大闸蟹要吃阳澄湖的”——大家都这么说,于是这也就成了一条公理。从来没有人敢反问一句:“是吗?”
  你可能会感到奇怪:“难道不是吗?”
  嗨,有理不在言高,把道理摆下来不就明白了?
  其实好螃蟹可不管自己的出身籍贯是不是正宗阳澄湖的,它只认这么几个死理,那就是:品种好不好、水质好不好、饵料好不好、温度湿度好不好、风向日照好不好。其它的全是盲人吃橘子——瞎掰!
  巧合的是阳澄湖曾经占了这几个要素中的绝大部分,不过话说回来,你凭什么仅仅凭此就可以推断说“只有阳澄湖,才出大闸蟹”呢?
  大闸蟹是河蟹的一种,学名叫做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的漫长的海岸线上广泛分布,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最美,一般来说,大闸蟹特指长江系的中华绒螯蟹。
  过去大闸蟹在长江口近海产苗,长成幼蟹后,逆长江洄游,生长在长江下游一带的湖河港汊中。当地人以竹篱为闸而取之,故而称之为“闸蟹”。村夫农妇在市井间提蟹挎篓沿街叫卖:“大——闸蟹,大——闸蟹”,“大闸蟹”于是因之而得名。
  大闸蟹是两年生。每年11月,大闸蟹洄游到长江口交配产卵,上海崇明岛的东滩湿地便是它们的婚床。
  农历芒种前后,蟹卵在长江口近海水域长成蟹苗,也就是所谓的“大眼幼体”后,被捕捞起来放养到长江口的崇明、横沙、长兴三岛的蟹塘里。因为那里的水土略咸,特别适合蟹苗生长。蟹苗越冬长到第二年正月,有西装纽扣那么大,被称为“扣蟹”。扣蟹被养殖户买去,放养到各地湖泊中,中秋以后,陆续成熟上市。
  你会说:“这有什么稀奇的,翻翻书谁都知道。”
  且慢,你没有看出这段话背后的意思来吗?我来给你说说这段话背后的含义。
  你可能不知道:纯正野生的大闸蟹种苗如今可真的是比黄金还要贵,在崇明岛一带,蟹苗从过去的论斤卖到论两卖,如今已经快沦落到论只卖了。每到捕蟹苗的季节,长江入海口的这个岛屿的东面,几乎到处是发了疯的渔船和发了傻的渔民。
  于是假冒伪劣现象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近年来,辽河、瓯江和珠江的蟹常被卖到江南一带,与长江系的中华绒螯蟹杂交,于是这种杂交蟹便开始鱼目混珠地出现在各种交易市场上。想想看,这种“家庭出身条件”不好的蟹苗,即使是放在阳澄湖里,又怎么能和“根正苗红”的同类一比短长呢?
  就算大家都“根正苗红”吧,咱们再往下看。
  最适合大闸蟹生长的地方,是水深在1.5米左右的草型湖泊,水草茂密,水质清纯,饵料丰富,而湖底平坦坚实。其实这样的湖泊条件并非阳澄湖所独有,皖南、苏北和苏南一带具有这种条件的水域多的是。
  阳澄湖大闸蟹的出名与它的地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阳澄湖是长江口大闸蟹洄游路线上最近的湖泊之一,它水草茂盛,水质清澈,饵料丰富,特别适合大闸蟹生长,所以自古盛产优质大闸蟹。又因其紧邻苏州和上海,因古今城市的兴盛而声名远播。
  但话说回来了,如今的阳澄湖可能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阳澄湖了。上海水产大学王武教授有专文指出:“阳澄湖原来水草覆盖率很高,水质清澈。而现在阳澄湖围栏养蟹布满全湖,水草稀少,水质浑沌,真担心闻名全国的阳澄湖大闸蟹今后命运如何。”
  今天的阳澄湖是大闸蟹的交易市场,但其间出售的大闸蟹却绝大多数是来自其它湖区的,这种蟹被称为“洗澡蟹”。这在阳澄湖区已经是一个人人皆知的秘密。你想啊,阳澄湖才有多大,从上海到香港,那么多人排着队等着吃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总不能把湖底都铺满了螃蟹来养吧。
  顺便说一句。如今养蟹好挣钱,于是各地的蟹农们便在湖区开挖池塘,人工养蟹,这种蟹称为“塘蟹”,因为吃不到天然水草,于是它们的质量便远不如湖蟹,但是由于其产量巨大,几乎占了大闸蟹总供应量的三成以上。这就是老人们为什么常说“如今大闸蟹多了,价钱也不贵,但就是没有以前好吃”的道理。
  大闸蟹的主食是水草,靠它长个儿和长肉。等到快要成熟时,就得投放螺蛳小鱼等荤腥饲料,大闸蟹才会膏肥肓满,黄油肆溢。
  塘蟹的生态环境较差,蟹就会生病。你总不能像给鸡打针那样给螃蟹单独治病吧,于是只能喂以各种农药,于是也就有了所谓的“土霉素蟹”、“氯霉素蟹”。而大湖里的生长环境较好,大闸蟹就很少生病。其实就是投药也没用,因为湖水很快会把它冲淡、稀释。
  所以好蟹一定是出在大湖里的。
  种好、湖好、喂养好,这是好螃蟹长成的必不可少的三个条件,此外,还得要老天帮忙,诸如温度湿度、风向日照等都会影响螃蟹的质量。所以螃蟹历来有“大年、小年”之说,尽管如今我们已经从野生捕捉进化到了人工养殖,但没办法,我们还是得要靠天吃蟹。
  你会问:“如今最好的大闸蟹到底是出在哪里呢?”
  这可真的不好回答了。套用一句广告语吧,如今真的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了。因为对靠天吃饭的行当来说,一旦哪里的钱太好挣了,哪里的环境就一定会变坏,这是没办法的事。
  人哪,只有顺天行事,才能得到大自然的回报和馈赠。
  
  蟹经(二)
  
  将吃蟹作为一种闲情逸致的文化享受,乃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当时的《晋书·毕卓传》中载:“右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这种人生观、饮食观影响了许多人。从此,人们把吃蟹、饮酒、赏菊、赋诗,作为金秋的风流韵事。
  不幸的是,此后的吃蟹者中,能够吃出境界的人是越来越少,而附庸风雅、甚至是暴殄天物的吃蟹者却是越来越多了。
  因此我们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回过头来,问一个最原始的问题:“你会吃螃蟹吗?”
  你会说:“这也算是个问题吗?只要长个嘴巴,谁不会吃啊?”
  且慢,你说的“会吃”其实那只配叫做“吃”,而“吃”是不可以等同于“会吃”的。
  会吃蟹者必须得先会品鉴。
  民国早年,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每年深秋必南下行医一次。他行医只不过是个幌子而已,吃螃蟹才是真的。这位老夫子把各地出产的蟹分为六等,一等为湖蟹,阳澄湖、嘉兴湖一级,邵伯湖、高邮湖为二级;二等为江蟹,芜湖为一级,九江为二级;三等为河蟹,清水河一级、浑水河二级;四等则为溪蟹;五等则为沟蟹;六等则为海蟹。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如果把施老先生的经验套用至今,可能是有些刻舟求剑的意思了(参见拙文《蟹经》一),不过至少他老人家严谨的“治蟹”精神却是值得今天的吃蟹者必须学习的。
  甭管螃蟹的出身是不是根正苗红的阳澄湖蟹,上好的大闸蟹都有一个硬指标,那就是“青背、白肚、黄爪、金毛”。
  不过单单就这八个字说来仍然过于空洞,因为除非是对大闸蟹很有了解的人,否则你很难把握这“青背、白肚、黄爪、金毛”之间的尺度。
  相对来说比较简化的一个品鉴版本是,你得先给螃蟹松个绑,让它在玻璃上表演一番。
  好螃蟹一旦松开束缚后,能够用八只尖锐的爪尖将身体立在玻璃板上,双眼乱转,泡沫横飞、双螯收拢。一旦遇有骚扰,双螯便会雷霆般地迅速出击。
  接下来,你把玻璃板一点一点倾斜起来,机灵点的螃蟹会立马能感受到脚下的变化,出于本能,不明就里的螃蟹这会儿会先求自保,用时髦的语法来表达,那就是“立稳马步先”。
  当你再把玻璃板的倾斜角逐渐加大时,你会发现它会利用两只螯来找寻身体的新的平衡,而那八只尖细的爪尖也不再伸得笔直了,而是向小腿外张开,更为有效地抓住“地面”。玻璃板再往上斜,大约接近45度时,“优秀”的大闸蟹应该是立得住的。
  当玻璃板的倾斜角度终于超过螃蟹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它的八只尖爪会无奈地,但却是坚决地在玻璃板上划动,而你这会儿也应该能够听到一连串细碎而急促的“叮叮当当”的敲击和“吱吱嘎嘎”的擦刮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