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1期
吃茶、饮茶和tea
作者:程乃珊
不过我最享受在家中以下午茶招待朋友,经济又开心。为此,我特别花高价买了只英国名牌Wedge Wood的三层塔形点心盘,一面安慰自己少去波特曼吃几餐下午茶成本就省下来了。英式下午茶最要紧的是茶具和器皿,所谓上海话“腔调要足”,原套骨瓷咖啡杯、蛋糕叉、茶匙一点细节都不可忽略,否则就不是英式下午茶而成麦当劳或大排档了。
通常我会将方包切成约两公分宽六公分长的面包条,夹上蛋皮和方腿片做成小三明治放在塔形盘的底层,然后再将买来的芝士蛋糕和鲜奶蛋糕每件一切二放在第二层,第三层放一圈曲奇饼干,如是甜咸相搭,干点和鲜奶蛋糕干湿相配,口感就很好。另外只要烧一壶咖啡或红茶就可以了。其实自制卡布其诺也十分容易,只要将煮沸的牛奶冲入速溶咖啡里即成。
在家里自制英式下午茶,成本极其便宜,只是太烦,特别事后要洗一大堆的杯杯碟碟,但其乐无穷。关键是桌面的观感要有腔调。
平时没有客人,但到tea time,我和先生及妈妈三人也会围桌茶叙一下,当然简单多了,也不讲究桌面腔调,一切以便捷为要,但我仍抗拒一次性餐具。我们会泡上一壶红茶(立顿红茶),只用平时的马克杯子,点心也很简单,有时就抓几块曲奇装个盘子,有时是我们程字号自制三明治——将方包对角一切二,夹几条清脆酱瓜条再铺一层肉松,吃口又脆又香,咸津津的天热吃最好。有时将香蕉对半剖开夹入,我常会忍不住再夹几片白脱在其中,味道可敌正宗五星级酒店咖啡廊的香蕉班戟;遇到我特别有下厨的愿望时,我会将超市买来的手指般长短的小香肠一剖二,但要连在一起,放在橄榄油里煎一煎,再在当中剖开之处注入卡夫卡酱,用以夹面包或空口,也一定令你口舌留香。记得从前女儿还在上学时,我算着她该放学时,就煎好香肠将面包烘得脆黄正好,如是她书包一放就可吃得热辣辣香喷喷的下午茶,这已成她对上海快乐学生时代最立体的记忆。
现今女儿已在大洋彼岸成家立业,家中只我和先生还有87岁的老妈。平时各人在各人房忙各自的,只有一日三餐才是围桌共叙的时候。下午茶无疑又加了个围桌共享天伦的借口。下午三点来钟,大家小憩片刻过后,这个时段也最容易有老友熟友来串门,准备点午茶小吃最合适。特别在寒冬腊月,黄昏来得特别早,三时一过,似天已开始昏黄了,我们往往喜欢点着那只玻璃暖炉,上面温着一壶红茶,合家围着那闪动着黄澄澄火苗的暖炉而坐,看看也觉温暖。
家里的下午茶,令人觉得心境平和、满足,吃的什么倒是不大重要。
二、 上海点心实惠可口,广东饮茶乐在其中
上海人的吃点心,其实与西方人下午茶是一回事,所谓异曲同工,只是没那么多腔调。
最简单大路的点心是烧一锅绿豆汤或赤豆汤,再配几片饼干,这是我们童年时放学回家最常吃的点心。另外,小笼馒头生煎包小馄饨当然是最正宗可口的上海点心,但一般自己家中临时弄不出,不像三明治香蕉班戟可以即时即做,而要临时上街去买,就很不方便。
现在当然有速冻汤团速冻小笼,但这就没有意思了。
上海点心一度是上海人日常家居生活中一道十分灿烂的风景。小时候家中突然来客人了,一杯香茗之外,必备点心。我就会喜滋滋的拿着只钢精锅子去买生煎馒头或小笼馒头待客,因为自己也可趁机大吃一顿。
因为上海点心都要趁热日灼火烫地下肚,所以吃上海点心最好是堂吃。在改革开放前上海星级宾馆大多不对外开放,就是那几家老大昌、凯司令、天鹅阁也没有一丝氛围情调,除了在自己家里,外面根本享受不到有腔调的英式下午茶。上海人要午茶,就只有堂吃上海点心,那时的王家沙、美心汤团店、绿杨和红甜心,再有老半斋沧浪亭,都是我们常去吃点心之处。
反正逛南京路淮海路逛累了,就进去一人叫一碗小云吞几笼小笼外加几客春卷,尽管台面油腻腻筷子捏在手里也是滑溜溜的,但只要东西好吃,这些都不讲究了。说真的,大约在二三十年前,一班正宗点心师傅都还在岗上未退休,正是英年气盛之时,那时的上海点心,就是好吃。特别那种沾满糖油的蟹壳黄,虽然是大众点心,一样美味可口,质量到位。
吃上海点心,是十分讲究时令的,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冬至吃汤团,八月半吃糖芋艿饼,六月吃新鲜嫩珍珠米……刀鱼上市就去老半斋吃刀鱼汁面,春日去沧浪亭吃虾面,夏天就是鸡头(芡实)面……老上海人吃点心,说讲究倒也蛮实惠的,说随便却也是一套一套很有讲究的。
我家婆婆对美食十分有研究,因此自制上海点心另有一功闻名亲友圈中。在我们的南浔老保姆未告老还乡前,每逢端午过年,我家厨房就如副食品加工坊:自裹的端午肉粽一点不输给五芳斋,一堆一堆写好名字分送给老亲的。婆婆配的春卷馅子特别考究,不用白菜全部用冬笋荠菜香菇和一丁点鸡丝,味道鲜得纯正。婆婆为苏州人,还有一绝招是做枣饼。用糯米粉与枣肉捏在一起,有一种木制的刻着各种吉祥图案的模具,将捏好的糯米粉嵌入核桃肉黄糖馅揿进模子里,再噼噼啪啪敲出来,下面衬一张粽叶,放在蒸锅里蒸,又香又糯,现今饭店里叫枣泥拉糕,都没有馅,而且也无漂亮的图案造型。此外还有自制胡桃酪芝麻酪。
人说,主雅客来勤。我家的自制点心可以讲远近闻名,特别春节期间,虽然客人个个已吃得大喊“年饱”,但凡来我家的,一见到我们的自制点心,年饱之感顿时消失,点心一道道照单全收,来者不拒,老保姆和婆婆则眉开眼笑。如若哪一道点心没有吃光,她们主仆俩就要细细找差距:是面团没有揉透还是馅子咸淡不当……
上海点心看看不大讲腔调,实在十分讲实质内容呢!这就叫上海人的实惠和聪明之处。
所以上海人叫吃茶不叫喝茶,也有一定道理。因为老上海人家一般待客,除送上一杯清茶外,一般总会装上一盘子点心或瓜子花生之类俗称茶食的小吃,原来也要动动牙齿的,所以叫吃茶。可惜年轻一代对这套待客之道已生疏了,现今连茶都免了,代之一听可乐一盘土豆片!
饮茶是华南传入的。
早在晚清时期已有大批广东人抢滩上海做生意,带来饮食之俗。广东饮茶有早茶午茶两种。大约因为南方日光长,白天相对显得特别长,一般人都起得较早。广东的早茶早上五点钟就开始了,至今香港的茶楼就是早上五点已开门营业。早起的茶客夹着份油墨喷香的日报就开始早茶,看股票、金市行情、埠内外重大新闻,一面不紧不慢地享受着他的一盅两件,与老茶友聊聊天摆摆龙门阵,坐到差不多时间就上班去。不过近年来这些老茶客都是退休人士,年轻人睡眠时间都不够,早上五六点哪起得来?倒是午饭时分的茶市最旺。香港白领午饭时喜相约并桌实行AA制,一般都喜欢饮茶,经济又样式多多。下午二时半后茶市都打折,有精明白领人士将午饭时间移迟一个小时,就可享用打折茶市,小数怕长计,也省下不少钱。
星期天的早茶市是一周最旺的。香港人难得睡一次晚觉,又懒得下厨做午饭,不如一家大小去茶楼饮茶,早餐午餐并一餐,叫上一桌大大小小点心,平时上班也无暇对父母尽孝心,往往饮早茶也带上父母,合家围桌饮茶,一叙天伦之乐。完了再大大小小打好包,晚餐简简单单可以应付了。
我也喜欢饮茶。广东人吃得很精细,看那烧卖虾饺、蛋挞,只只都是袖珍型,配着袖珍型的笼架,很有点小时候办家家的感觉。
广东饮茶讲究细小品味,慢慢享受所谓少吃多滋味,是名副其实的茶叙,再配以热茶,十分健康科学。
上海现有不少广式饮茶处,不少是香港人或广东人开的,每天早上倒也生意不错。现在上海人退休年龄普遍提前,退休金不算高,与老友相约饮个茶的闲钱总是有的。一盅两件笃悠悠享受,也是人生一乐。
上海食文化可谓多姿多态,广博天下美食,一个“茶”字,没料到竟可以引出这么一篇长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