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博南古道的永平黄焖鸡

作者:魏 鸿




  观赏了端庄高雅的三百里洱海和银洁的苍山云和雪,看过了那神奇的望夫山和望夫云在洱海里激起的滔滔白浪,逛过了古老的唐代三塔,饱享了眼福的朋友往往已是饥肠辘辘。这时我通常带他们光顾的是大理第一名菜——“永平黄焖鸡”。
  一大盘永平黄焖鸡端上来:鲜亮诱人、色香四溢、块块金黄、又香又辣。永平黄焖鸡的历史与永平境内的著名丝绸商道——博南古道有着许多必然的联系。自博南古道从永平穿境而过时起,永平黄焖鸡就风行整个滇西了,从时间上推算,应有一千多年了。正宗的永平黄焖鸡,多选用永平山区土鸡,加上优质的花椒、草果、大蒜、干辣椒、生姜等十几种配料而成。民间曾有传说,永历皇帝朱由榔于永历十五年(公元1659年)在李定国的护送下败逃缅甸时,走的就是博南古道,驻守的驿官也是用永平黄焖鸡来招待这位流亡皇帝的。永历皇帝在品尝过永平黄焖鸡后大加赞赏,曾称其为“滇中第一佳肴”。惹得朋友急忙拍掌大呼:“哎呀,我这哪里是在吃饭哟,简直是吃文化!”
  西南丝绸之路从四川起步,分别走东南面的五赤道和西南面的灵关道,最后汇合于大理,从大理往西,经过漾濞县城,就进入博南山区。博南是公元一世纪开始沿用的县名,治所就在今天的永平县。这条山道是汉武帝于公元105年前后下令开凿的(当时称为博南山道),博南古道由此而得名。博南古道不但是一条经济贸易的“南方走廊”,也是历代朝廷用来向云南西部边疆地方政府传递紧急公文的重要驿道,沿路曾设置有众多的驿站。当时没有冰箱、冰库等设备,没法给肉食和时鲜蔬菜进行保鲜,加上驿使传递公文的时间非常紧迫,那些驻守驿站并负责接待吃喝的地方官员,便在庭院里喂养了许多永平山区的土鸡,当遇到有赶路的官员驿使或听到商贾马帮的铃声,厨师马上逮住活蹦乱跳的土鸡宰杀,三下五除二地拔毛,一小会儿功夫,一道时鲜的地方名菜——黄焖鸡便烧好了。这是地方官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实践中总结创出的一道既能让那些驿使、过路的马帮吃得称心如意,又能补充能量、香气扑鼻、油而不腻、味道独特,还要做到烧起来省时快捷,在当时就受到驿使和过路马帮的交口称赞。随着古道的走向而逐步普及,最终成为博南古道沿线的众多驿站用来招待过往官员驿使和马帮的首选名菜。经过不断改进,如今的永平黄焖鸡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浓郁的永平地方民族风味的特色菜肴而深受众多食客的青睐。
  形形色色的永平黄焖鸡我吃过不下十种,从食堂的价廉物美到百年老店的特色名品,从街头巷尾小摊点上的到一年一度“三月街”民族节,烹调大师专为游客烹饪的永平黄焖鸡,各式味道,皆因它们的香味都承载在这个孕育着它的博南古道上,所以都可以当之无愧地授之以“正宗”的名号。
  近十几年来,“永平黄焖鸡”已在大理内各县的宾馆饭店出现,并且沿着320国道和昆明至瑞丽的高速公路分别向着西部边陲和东部内地“延伸”,以至于整个320国道两旁数以万计的大宾馆和小饭店,都已用永平黄焖鸡作为招牌菜以招徕客人,形成一道“万店共享一名菜”的独特景观。“永平黄焖鸡”也因此而获得了“滇西一只鸡”、“滇西名菜头牌”、“鸡中第一味”的盛誉。
  这几年,无论到哪个地方,我的视线在菜单上停留最多的依旧是我熟悉的永平黄焖鸡。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品尝出人生百味,唯一不变的,还是那淳真如旧、品咂萦怀的滋味,那是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