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人参谱

作者:陆 煌




  无以回阳。人参、干姜炮各一两,生附子一枚,破作八片,
  水四升半,煎一升,顿服,脉出身温即愈。
  王璆《百一选方》曰:凡伤寒时疫,不问阴阳老幼妊妇,误服药饵,困重垂死,脉沉伏不省人事,七日以后,皆可服之,百不失一,此名夺命散,又名复脉汤。人参一两,水二钟,紧火煎二钟,以井水浸冷服之,少顷,鼻梁有汗出,脉复立瘥。苏韬光侍郎云用此救数十人。予作清流宰,县倅申屠行辅之子妇,患时疫三十余日,已成坏病,令服此药而安。又曰:怔忡自汗,心气不足也。人参半两,当归半两,用豮猪腰子二个,以水二碗煮至一碗半,取腰子细切,人参、当归同煎至八分,空心吃腰子,以汁送下。其滓焙干为末,以山药末作糊,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食远枣汤下,不过两服即愈,此昆山神济大师方也。一加乳香二钱。
  葛洪《肘后百一方》曰:喘急欲绝,上气鸣息者。人参末汤服方寸匕,日五六服效。
  沈存中《灵苑方》曰:上气喘急,嗽血吐血,脉无力者。人参末每服三钱,鸡子清调之,五更初服便睡,去枕仰卧,只一服愈,年深者再服。咯血者服尽一两甚好。一方以乌鸡子水磨千遍,自然化作水,调药尤妙。忌醋、咸、腥、酱、面、鲜,醉饱,将息乃佳。
  赵永庵方曰:房后困倦。人参七钱,陈皮一钱,水一盏半,煎八分,食前温服,日再服,千金不传。
  方贤《奇效良方》曰:虚劳发热,愚鲁汤。用上党人参,银州柴胡各三钱,大枣一枚,生姜三两,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日再服,以愈为度。
  《朱氏集验方》曰:咳嗽吐血。人参、黄芪、飞罗面各一两,百合五钱,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茅根汤下。又方用人参、乳香、辰砂,等分为末,乌梅肉和丸,弹子大,每白汤化下一丸,日一服。又曰:消渴引饮,用人参、栝楼根等分,生研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麦门冬汤下,日二服,以愈为度。名玉壶丸,忌酒、面、炙、煿。
  《郑氏家传》曰:消渴引饮,用人参一两,粉草二两,以雄猪胆汁浸,炙脑子半钱为末,蜜丸芡子大,每嚼一丸,冷水下。
  《圣济总录》曰:胃寒气满,不能传化,易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生附子末半钱,生姜二钱,水七合,煎二合,鸡子清一枚打转,空心服之。又曰:消渴引饮,用人参一两,葛粉二两,为末,发时以燖猪汤一升,火药三钱,蜜二两,慢火熬至三合,状如黑饧,以瓶收之。每夜以一匙含咽,不过三服取效也。又曰:霍乱吐泻,烦躁不止。人参二两,橘皮三两,生姜一两,水六升,煮三升,分三服。又曰:衄血不止。人参、柳枝寒食采者,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东流水服,日三服。无柳枝,用莲子心。 燖 燖周宪王《普济方》曰: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生姜半斤取汁,白蜜十两,人参末四两,银锅煎成膏,每米饮调服一匙。
  杨起《简便方》曰:胃虚恶心,或呕吐有痰。人参一两,水二盏,煎一盏,入竹沥一杯,姜汁三匙,食远温服,以此为度。老人尤宜。又曰:止嗽化痰。人参末一两,明矾二两,以酽醋二升,熬矾成膏,人参未炼蜜和收。每以豌豆大一丸放舌下,其嗽即止,痰自消。又曰:一小儿七岁,闻雷即昏倒,不知人事,此气怯也。以人参、当归、麦门冬各二两,五味子五钱,水一斗,煎汁五升,再以水五升煎,去滓取汁二升,合煎成膏。每服三匙,白汤化下。服尽一斤,自后闻雷自若矣。
  杜思敬《济生拔萃方》曰:胃寒呕恶,不能腐熟水谷,食即呕吐。人参、丁香、藿香各二钱半,橘皮五钱,生姜三片,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危氏《得效方》曰:忽喘闷绝,不能语言,涎流吐逆,牙齿动摇,气出转大,绝而复苏,名伤寒,并热霍乱。大黄、人参各半两,水二盏,煎一盏,热服可安。又曰:胁破肠出,急以油抹入,煎人参、枸杞汁淋之,内吃羊肾粥,十日愈。
  孟诜《食疗本草》曰:肺虚久咳。人参末二两,鹿角胶炙研一两,每服三钱,用薄荷豉汤一盏,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二沸倾入盏内,遇咳时温呷三五口,甚佳。
  严用和《济生方》曰: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晕。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作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又曰:产后秘塞出血多,以人参、麻子仁、枳壳麸炒,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宋太宗《太平圣惠方》曰:霍乱烦闷。人参五钱,桂心半钱,水二盏,煎服。又日:产后发喘,乃血入肺窍危症也。人参末一两,苏木二两,水二碗,煮汁一碗,调参末服,神效。又曰:心下结气,凡心下硬,按之则无,常觉膨,多食则吐,气引前后,噫呃不除,由思虑过多,气不以时而行则结滞,谓之结气。人参一两,橘皮去白四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六十丸。
  《经验良方选》曰:下痢禁口。人参、莲肉各三钱,以井华水二盏,煎一盏,细细呷之,或加姜汁炒黄连三钱。
  《十便良方》曰:老人虚痢不止,不能饮食。上党人参一两,鹿角去皮炒研五钱,为末,每服方寸匕,米汤调下,日三服。
  李绛《兵部手集》曰:反胃呕吐,饮食入口即吐,困弱无力垂死者。上党人参三大两,拍破,水一大升,煮取四合,热服,日再。兼以人参汁入粟米、鸡子白、薤白,煮粥与啖。李直方司勋于汉南患此两月余,诸方不瘥,遂与此方,当时便定,后十余日遂入京师。绛每与名医论此药,难可为俦也。
  朱端章《卫生家宝方》曰:霍乱呕恶。人参二两,水一盏半,煎汁一盏,入鸡子白一枚,再煎,温服。一加丁香。
  《经验方》曰:筋骨风痛。人参四两,酒浸三日,晒干,土茯苓一斤,山慈姑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前米汤下。
  陈言《三因方》曰: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燥,六脉沉细微弱,此阴极发躁也。无忧散,用人参半两,水一钟,煎七分,调牛胆、南星末二钱,热服,立苏。又曰:阴虚尿血,沙淋石淋。人参焙、黄芪炙,等分为末,用红皮大萝卜一枚,切作四片,以蜜二两,将萝卜逐片蘸炙令干,再炙勿令焦,以蜜尽为度。每用一片,蘸药食之,仍以盐汤送下,以瘥为度。
  谈野翁《试效方》曰:齿缝出血。人参、赤茯苓、麦门冬各二钱,水二钟,煎七分,食前温服,日再。苏东坡得此,自谓神奇。后生小子多患此病,予累试之,累如所言。
  刘昌诗《芦浦笔记》治喘方日:彭子寿侍郎一方,用新罗人参一两为末,鸡子清和为丸,如桐子大,阴干,每服百粒,温腊茶清下,一服立止。
   按:此方亦治消渴引饮,见《本草纲目》。
  《丹溪纂要》曰:虚疟发热。人参二钱二分,雄黄五钱,为末,端午日用粽尖捣丸,梧子大。发日侵晨井华水吞下七丸,发前再服,忌诸般热物,立效。一方加神曲等分。又曰:一人形实好饮热酒,忽病目盲,而脉涩,此热酒所伤,胃气污浊,血死其中而然。以苏木煎汤,调人参末一钱服,次日鼻及两掌皆紫黑,此滞血行矣。再以四物汤加苏木、桃仁、红花、陈皮,调人参末,服数日而愈。
  《丹溪摘元》曰:肺热声哑。人参二两,诃子一两为末,噙咽。
  《丹溪医案》曰:一妇嗜酒,胸生一疽,脉紧而涩。用酒炒人参、酒炒大黄,等分为末,姜汤服一钱,得唾汁出而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