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

健康大家谈

作者:佚名




  如何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周庆(法律工作者)全面认识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患双方自愿形成的,医患之间是平等的。医患关系具有浓郁的人道性,这是医患关系特有的属性。医务人员应是仁爱之士,聪明达理之士,具有廉洁淳厚的品质,恪守医德,敬畏生命,尊重人格,关注健康,治病救人,实行人道主义,作风谨慎小心,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善待生命,尊重患者,体现医学服务的人道主义宗旨。
  医患关系是服务被服务关系。“医”是一种社会分工,是社会上理所当然的提供医学保健服务的社会资源,患者是合理享受医学保健服务的被服务一方。双方形成了无可争议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
  医患关系是利益关系。通过医学服务,医患双方各自获得自己的利益。患者通过医方的诊疗服务获得健康利益:医方付出了知识和技术服务,从而获得物质和精神利益。医方负有救治病人的义务与其享有获得报酬的权利是对应的;患者因被救治获得的健康乃至生命,与其付出的金钱虽然无法画出等号,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讲,医院与病人之间的利益是平衡的。
  医患关系也是道德关系。理想的医患关系以诚信为基础,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默契,使医患关系成为一种良好的、完满的人际关系。老一辈医学家说,只要医生尽职尽责,尽到自己的努力,即或手术失败,病人和家属也会理解的。因为,医生的行为表现是充满道德的。患者在充分理解医疗救治措施后,积极主动配合医疗,对完善医患关系尽了力,也是医患之间道德关系的体现。
  医患关系还是文化关系。医患双方可能会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产生了医患的不同文化关系,如民族、信仰等。结成医患关系时,有文化的融合交流过程。应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医”方尤其应该尊重“患”方的文化背景。
  医患关系还是法律关系。医患关系是两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自愿结成的关系.双方都具有受到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
  在医患关系中。医方处在医患关系的主导地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医方采取医疗行为,满足前来寻求治疗或咨询的患者的期望。决定着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医患双方的医学信息不对称,医方是行家里手,患者属于弱势人群,双方在医疗决策能力上不对称,在疾病认识上存在差距,甚至有不少患者还是“医盲”。毫无维护自身健康的知识。因此,处于主导方的医方把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是天职。
  
  周瑞海(热心读者)我是这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
  我患有慢性病,经常与医生打交道。我深深体会到,和谐的医患关系能促进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我把自己的做法归纳为“七要”:一要相互沟通。在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后,应根据医生的要求,积极主动地配合,并把自己的想法、要求等认真地向医生提出。同时,医生也要讲清治疗的方法、目的和对患者的要求,患者与医生及时沟通有利于治疗;二要有“五心”。即:信心、安心、耐心、热心、恒心:三要有相对固定的主治医生。在门诊看病治疗,最好选择自己认为可信的医生,之后,就不要随意更换了,一定要避免“病急乱投医”的做法。主治医生相对固定,便于医生了解病情且能掌握治疗进度。四要提供资料。要主动而真实的向医生介绍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好让医生心中有数;还要提供过去的病历、化验单等,这些情况或有关资料既有参考价值又有利于现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五要尊重医生,不送红包,不给医生出难题,不胡乱点药。送红包是变相腐蚀陷害医生的行为,助长不正之风。惟有医生拒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礼物,医患双方才能彼此信任,彼此合作,真诚交流。坦诚沟通。六要鼓励与关心医生。可采用适当的方式表扬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从而增强医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七要冷静慎重。遇到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时要冷静、慎重对待,不要大吵大闹或打架,要用合法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由于我与医生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故受益匪浅。我患冠心病后,多数时间都是由责任心强、医术高的马主任治疗,我认真落实医嘱,一方面坚持用药,一方面加强自我保健和调理,如今.心绞痛、房颤有5年没犯了,病情比较稳定。
  
  赵强(热心读者)多说一句话又何妨
  今年春节,三哥和他的儿子从几百公里外的农村来省城,三哥想在大医院好好地看一下病。当我们来到了某人民医院,坐诊医生没等三哥把病情说完,就匆匆给他开了两张检查单子:胃镜和B超。医生说:“先检查,报告单出来了再说。”拿着检查单子,我们在医院内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找到了胃镜室,我们将两张检查单子同时递给了医生,他退回了B超单子,医生叫三哥服下药后做胃镜。接着,我们又找到了B超室,我们告诉B超室医生,病人刚喝下做胃镜的药。医生说:“现在B超可以做,但看不清楚,过两天来做B超吧。”后来我们得知.两张检查单本来可以当天上午做完,只是先后次序弄错了,应是先做B超再做胃镜就对了,可坐诊医生又不告诉我们,这就整整耽误了两天时间。坐诊医生少说了一句,就给病人带来了不应有的麻烦和增加了开支。三哥愤愤地对我说:“城市人比农村人坏啊!”
  无奈之下。我们在旅馆里住了下来.三哥不识字,加上心急火燎,又为多花住宿费和饭钱而心痛得不得了,躺在床上常常发呆。毋庸讳言,现在,许多农民仍是小病扛,中病熬,大病才往医院里抬。因此,医生要多些爱心呵护病人,特别是农村来的病人。写到这里,笔者恳请医生多说一句话。三哥这次看病,如果坐诊医生能提醒一下.或者胃镜医生告诉我们一声,就不会出现等两天的事了。改善医患关系,让医护人员们学会对患者多说几句话吧!
  
  王庆平(老医务工作者)怀念那时的医患关系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在江苏无锡一院任内科住院医师。一天.我负责的床位收治了一位十六七岁的男孩。男孩罹患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因心力衰竭而入院。经住院治疗后心衰症状明显好转,他的母亲对医院治疗结果非常满意。谁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出院的那天上午,男孩的母亲特意拿来一套新衣服给他换上。还是个孩子的病人穿上衣服后高兴地在地板上跳了几下。便突然倒地失去知觉。这时,我们查房尚未结束,闻讯后立即赶往抢救。但病人已无心跳和呼吸,终告不治而亡。
  这冰火两重天的巨变使男孩的母亲一时无法接受,躺在地板上打着滚嚎哭。我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变故,努力扶起死者的母亲。她就抱着我哭道:“我只有这个孩子.他爸早已过世了,从此,我一个人活着还有啥意思?我能依靠谁呀?”作为医生的我,竟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