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争奇斗妍,各出机杼
作者:张中成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李白、李贺虽然都是浪漫主义诗人,由于创作的背景和具体艺术手法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诗人对秦始皇的态度很不相同。处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前的盛唐时期的李白,看到了一些酝酿国家纷乱的端倪,所以要通过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来表现对国家统一的赞颂;但同时针对唐玄宗迷信方士神仙之说、求长生不老之术,也对秦始皇进行了批判,写了秦始皇功和罪两个方面,影射现实。李贺生活在一个政治腐败、危机四伏的时代,宦官把持朝政、掌握兵权,严重削弱了中央政权的力量;朝廷以外,节度使各霸一方,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破坏了国家统一。眼见李唐王朝每况愈下,作为一个希望国家统一强盛的有爱国心的诗人,李贺对于那些对国家统一事业做过贡献的大臣如西汉的主父偃、唐初的马周(《致酒行》),对于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君王如唐太宗(《马诗》第十六),都进行过歌颂。这篇《秦王饮酒》也歌颂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关于诗歌的后一部分有人说也是讽刺。清姚文燮说:“德宗性刚暴,好宴游,常幸鱼藻池,使宫人张水嬉,彩服雕靡,丝竹间发,饮酒为乐,故以秦王追诮之。”清王琦则认为并无讽刺之意:“祸乱既平,国家闲暇,暂与宫妃宴乐饮酒,亦事之常。长吉极意抒写,聊以纪一时之事,未必有意讥诮。……若句模字拟,深文曲解,以为诽议之词,不惟失诗人之意,而附会穿凿,章法段落俱无脉络贯注手中,不免以文害辞,以辞害意矣。”李贺有感于李唐王朝分崩离析的现实,对秦始皇这样能实现国家统一的君主是向往的,笔者认为在这首诗里并没有表现批判的意思。这是《古风》(其三)和《秦王饮酒》的区别。李白的《古风》以史实做根据,是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夸张而创作出来的;李贺则“凭空结撰”,完全摆脱了历史细节的束缚,正如王琦所说,“题作秦王饮酒,而诗中无一语用秦国故事”,李贺充分发挥他大胆而新奇的想像力,“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文赋》),自由地把天地万物挫于笔端,别具匠心。
李白在写作上把议论同叙事、抒情熔为一炉,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很强的感染力量,洋溢着奔腾如注的感情,时而议论,时而感叹,爱憎极为分明、强烈。李贺则把他强烈的感情隐藏在佶屈瑰诡的文字背后,形成了外冷内热、旨寓篇外的风格,看似幽奥而意绪可寻,形虽华丽而古意郁氵孛,为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李白的笔墨始终围绕秦王的形象进行刻画,着力表现秦王的“挥剑”动作、“骋望”英姿、“虎视”神采以及他的“茫然”心绪,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李贺则是用精心选择的词汇,从不同的角度,渲染出浓烈的艺术氛围,从侧面烘托他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李贺很注重从人的感觉的不同方面进行描写。写声音:敲日声、琵琶声、吹笙声以及花楼玉凤声……和谐交响,袅袅不绝;写色彩:那剑的光芒、天的碧色、太阳玻璃般的明亮、金光闪烁的琵琶弦柱、银辉熠熠的云层、红色的罗绡、黄娥、青琴……五色炫耀,光夺眼目;写气味则有那轻歌曼舞时飘散出的淡淡清香……出现在诗里的人物有敲日的羲和、赴宴的主酒之神酒星,即使宫女也以神女青琴命名。使用的是仙人烛树、海中鲛人织的红绡。饮宴的地点是琼楼玉宇的瑶殿……这一切都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创造出歌舞升平的神话般的境界,烘托出秦王超凡绝俗般的形象。读李白的诗,如面对祖国的锦绣河川,但见时而洪波喷射,“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其四),时而娴静温婉,“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秋浦歌》)。它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诗人感情的迸发,使人惊叹,也给人感染。读李贺的诗,如置身于彩色缤纷的原野,“翠锦斓斑满层道”(《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九月》),“桃花满陌千里红”(《送沈亚之歌》),奇光异彩,意趣纷呈,使人应接不暇。李白、李贺是各用自己的歌喉进行歌唱的。
李白、李贺通过对事物深刻细致的观察,产生了彼此不同的独到感觉,因而能抓住事物的不同个性特点,从不同角度丰富多彩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这种不同的艺术风格,都为我们民族文化百花争艳的花园增添光彩,给读者提供丰富的美感享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