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感伤·自恋·憧憬

作者:刘勇刚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歇拍三句“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表达了自己的择偶之思,冲淡了此词的愁苦之色,而透现出若干理想之光。前面讲到,萧瑟寒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她这般展露芳姿,流露出深深的自恋。就是这种潜在的自恋,使她没有沉没在感伤之河中,而鼓起勇气,憧憬未来。逝去的爱情就让它逝去,连同这感伤之情,让它们全然飘散在萧瑟的秋风中。她要“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享受人间灵肉的欢爱。这三句还是即柳即人。“寒柳梅魂”的姻缘,隐喻着她与未来情郎的结合。
  “柳梅”这两个意象又包孕着戏曲形象的内涵。寅恪先生说他“更疑河东君词中‘约个梅魂’之微旨,复由《玉茗堂还魂记》中‘柳梦梅’之名启悟而来”(《柳如是别传》第三章三百三十九页)。明末传奇风动天下,传奇与词存在着互摄的现象,词人倚声常常阑入传奇之笔意。柳如是此词即典型之例。寅恪先生不敢直下断语,表明他的审慎。若取明末传奇和词,捉置一处,细细比勘,当能发现彼此暗通消息。柳如是此词中的“柳梅”意象的确隐含着杜丽娘、柳梦梅这两个形象。“梅魂”即柳梦梅,亦即柳如是未来情郎之样本。“柳”即杜丽娘。在这首词中,“柳”一直隐喻的女性形象。又《牡丹亭》第一出《标目》云:“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柳”即喻指丽娘。《寻梦》这一折中有一支曲子?眼江儿水?演唱道:“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梅树”“梅根”都隐喻柳梦梅,“梅魂”当由此而来,至于“魂”字实胎息于《还魂记》的“魂”字。再将这段唱词和柳如是这首词略加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柳如是与杜丽娘的性情十分相似,或者说杜丽娘是柳如是心仪的戏曲形象。杜丽娘唱的“花花草草”,也的确唱出了柳如是大胆追求爱情的心声。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辞》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他所塑造的杜丽娘正是一个至情的化身。柳如是正是从杜丽娘身上找到了勇气和力量。虽然两个人的身份、地位、情感经历有所不同,但爱情的理想、执著之精神适有类似之处。
  黑格尔论及女性在爱情上的表现,指出:“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会像一道光焰被狂风吹熄掉。”(《美学》第二卷第二章三百二十七页)黑格尔推断爱情是女性“生命的支持力”,是女性美的极致,的确抓住了女性爱情美的本质。但他说女性“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就会像一道光焰被狂风吹熄掉”,却有失偏颇,缺乏对女性潜在力量的发现。柳如是在爱情方面遭遇了很大的不幸,她与陈子龙两情缱绻,志同道合,但迫于陈子龙家庭的压力不得不离他而去,开始新的漂泊。她在《懊侬歌》中悲伤地唱道:“何如长作一心人,白头至死不相绝。”“钱塘花月最可怜,满月荒凉锁深雾。只有回心与懊侬,黄昏日暮闻空啼。回身不见桃花丝,独向胭脂泪如雨。”她的确是个受伤的女人,但她生命的光焰依然炽烈,狂风吹不熄它。“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这三句挫刚为柔,辞婉意决,蕴涵着开创未来的勇气。这种审美理想使这首词具有了向上一路的美学品格。清人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一评此词云:“味其词,正有无数伤心处也。”只把握了柳如是情感的一个侧面,犹为皮相。美籍学者孙康宜先生在《陈子龙柳如是诗词情缘》一书中论及“柳”这个意象,指出“中国诗体——尤其是‘词’中——好以柳絮喻歌伎生涯的倏忽不定。柳如是想到她和陈子龙的情竟然落得悲剧收场,又想到她从盛泽流落到松江,最后再从松江回到盛泽重为冯妇,必然发现这种现实很冷酷,而‘柳’不就是自己飘零的一生的最佳象征?个人的感遇,几乎全都蕴涵在这种象征里”(第四章《芳菲悱恻总是词》一百零六页)。孙先生对柳如是词中的“柳”意象蕴涵的身世之感分析得很透辟,把捉住了意象背后隐藏的悲剧意义。但是断言“柳”就是柳如是“飘零一生的最佳象征”,则忽略了“柳”意象内涵的丰富性、多变性。柳如是的确发现了现实的冷酷,她的心头确有浓厚的飘零之恨,但这只是柳如是情感的一个层面。柳如是的性格是一个多元的组合。除了多愁善感,她还有浓厚的自恋情结。她是个理想主义者,她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这首词就是她感伤、自恋、憧憬三种意绪的交融。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说:“词贵有寄托。所贵者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身世之感,通于性灵。即性灵,即寄托,非二物相比附也。”这首词即柳即人,异质同构,性灵寄托,妙合无垠。
  陈寅恪先生谓“此词为陈柳关系及钱柳姻缘转捩点”,又云:“河东君学问嬗蜕,身世变迁之痕迹,即可于《金明池》一阕,约略窥见。”(《柳如是别传》第三章三百三十九页)先生从“学问嬗蜕,身世变迁”的角度观照《金明池》诚为卓见。然而,我认为《金明池•咏寒柳》是柳如是人格、胸襟、性情、学养的高度概括,从这首词可以看到柳如是多元的情感世界。周采泉先生《柳如是杂论》指出:“她寓姓于柳,诗词中凡涉及‘柳’字的,均非常精工。”说得很对。但赋予“柳”以多重意蕴,隐喻词人的多变心灵,《金明池•咏寒柳》可称无与伦比。自从《诗经•小雅•采薇》“杨柳依依”以来,咏柳之什,代代不乏,柳如是此首咏寒柳之作,堪称此类意象的上乘佳构。
  还有一点要指出来的是柳如是的“柳”意象,它的内涵随着词人的人生境遇而改变。前期的“柳”多带感伤的愁绪。而后期钱柳结缡,柳如是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此时她不再漂泊,昔日的心理伤痕亦渐渐地褪去了。新婚之后的一两年,她在她美丽的山庄别墅过着平静而舒适的少妇生活,她还是那样爱柳,这个意象时常被摄于笔下。但“柳”意象显现的心理意绪如何呢?我们不妨看看《东山酬和集》中柳氏的若干作品:“春前柳欲窥青眼,雪里山应想白头。”(《次韵奉答》)“春舫欲移先傍柳,游衫才拂已惊梅。”(《次韵》)“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参差旅鬓从花妒,错莫春风为柳狂。”(《元日次韵》)“容鬓差池梅欲笑,韶光约略柳先催”(《次韵》)“枝枝媚柳含香粉,面面夭桃拂软尘。”(《次韵》)“残花和梦垂垂谢,弱柳如人缓缓归。”(《奉和陌上花》三首之三)上面这些“柳”意象虽亦有淡淡的忧愁,但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春天的快乐。春柳的婀娜妩媚暗示出柳如是少妇生活的快活。她再也没有秋柳般的萧瑟况味了。所谓“春日酿成秋日雨”的无常悲感已经悄悄地逝去了。这进一步地证实了意象内涵的可变性、多变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