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一个似水若云、如诗如画的世界
作者:吴朝晖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西边住着的小生意人家,锡匠们的手艺,锡匠们的日常工作及其娱乐生活,末尾才点到小锡匠十一子。第三节依然只是描写淖东挑夫们的劳动画面、吃饭场景、娱乐方式。第四节也花了很多笔墨写巧云的身世和日常琐事。第五节更宕开一笔,描写水上保安队和号兵的生活。第六节作者才全力讲述十一子与巧云的爱情波折与追求抗争。全文三分之二的篇幅被汪曾祺信马由缰地铺泻开去,此法常常被有些论者诟为离题。实际上是他们不懂汪曾祺为文的深意。汪曾祺解释道:“我这样写,自己是意识到的。……一开头着重写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人和事。”⑧
《大淖记事》是汪曾祺对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充满美的极致的生活境界追求的外显。它表现了作者对俗世红尘、芸芸众生的热爱。正因为这份美、爱的存在,小说中表现大淖风物美丽,人情温暖的一面较多,而体现民间污浊丑陋的一面就相对少一些。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小锡匠十一子与巧云的美好形象,因为作者对他们进行了生动精彩的肖像描写。同时我们对刘号长的外貌长相感觉却是一片模糊,因为作者只是粗笔勾勒,轻描淡写。我们可以完整地体会到小锡匠十一子与巧云之间暗生情愫一两情相许一遭遇挫折一终得完满的相恋相爱过程,因为作者浓笔描摹、细细道来。对于刘号长破巧云的身子,刘号长重伤十一子的情节,我们只是大略知晓,因为作者也只是点到为止,淡笔描绘。在这些粗线条勾勒或者工笔描绘里,人们感觉到汪曾祺写小说不仅仅是写小说,他是在作画,按自己理想的艺术形态作别致的画。
总之,《大淖记事》一文中对于篇幅多少的割舍,笔墨浓淡的选择都体现了汪曾祺对于小说结构的认识以及为文的目的。汪曾祺自言向往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所说的为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当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⑨的状态。在《大淖记事》中,读者确实感受到了这种“浓妆淡抹总相宜”、“姿态横生”的如画结构。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⑩,这是汪曾祺崇尚的一种境界。走进《大淖记事》,我们就走进了汪曾祺将似水如云般自然、自由、充满美的极致的生活理想和富有如诗般隽美语言、如画般别致结构的艺术理想完美交融的一个和谐世界中。
① 文中《大淖记事》的引文全部转引自《汪曾祺文集·小说卷》(上部),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② 汪曾祺:《自报家门·汪曾祺全集(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③⑨ 汪曾祺:《蒲桥集》,作家出版社。
④ 王安忆:《故事和讲故事》,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⑤ 李陀:《汪曾祺与现代汉语写作》,转引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下),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
⑥ 汪曾祺:《汪曾祺文集·文论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⑦⑧ 汪曾祺:《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读书》1982年第8期。
⑩ 汪曾祺:《社会性·小说技巧》,《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