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平空造奇 文质兼美

作者:孙 植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二、情节曲折生动之美。 《横槊赋诗》文字虽然短小,却能有序地把大大小小各种材料挽合成篇,形成生动曲折、激荡人心的故事情节。曹操送徐庶北拒韩遂、马腾后,“心中稍安”,与其心绪相辅相成的举动便是“遂上马看沿江旱寨,次看水寨”,一切停当、成竹在胸的心情使得曹操看完水寨后兴致大发,“令置酒设乐于大船之上,吾今欲会诸将”,为一曲。当曹操骂周瑜、鲁肃,透露其“心腹大患”时,荀攸规谏,此又一曲。当“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时,刘馥进言,无疑给热烈的气氛泼了一场冰冷的雨水,扫兴之至,又为一曲。而当曹操听完刘馥的“不吉”理论后,“手起一槊,刺死刘馥”,大煞风景,终为一大曲折也!作者每于一情节推进展开之际,或缓或急,或长或短之时,马勒缰绳,形成一扼,其控制情节发展的功夫可谓得心应手矣!正如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云:“事之幻,文之变,出人意外,未尝不在人意中。”而此“幻”与“变”正是小说情节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物形象鲜明之美。 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乃至引诗来刻画性格,塑造形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上北定中原,于是聚北方精兵八十三万,号称一百万,势如破竹,一路南指,直抵长江赤壁,逼迫大汉刘皇叔缩身夏口;江南一叶,也人心惶惶,真个是人人怀苟全性命之念,个个有危如累卵之忧。此时,似乎曹操一统天下的大局已是板上钉铁钉,毋庸置疑,天下运于掌的日子指日可待了。曹操志在必得,志得而意满!我们知道,征战中的酒宴或为接风,或为送行,或为庆功,另外就是纯为行乐而设。曹操志得而意满,兴不可遏,大宴群臣诸将,战未开,斗未行,可见不是庆功酒而是行乐宴。未胜而乐,其乐为何?未果而宴,其宴为何?先期行乐,终生怠惰之心,于战何利?淳于之讽齐王曰:“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果不其然,横槊赋诗之余,有手杀刘馥之事;大宴群臣之后,有赤壁惨败之景。《横槊赋诗》中,曹操心境开始是大开大张,作者直写其心理、言语“……四顾空阔,心中欢喜,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此间初露骄矜;至荀攸进谏,曹操以“大笑”与“座上诸公,与近侍左右,皆吾心腹之人也,言之何碍”应之,曹操志得意满之时又值酒酣耳热之际已是禁不得人逆说,“大笑”应属不得已自解,这可从其接着指刘备之愚发窃喜之愿多少有了顾忌不再语涉机密看出来。操生戒备之心,又处于渐入醉境之中,可以想象其反复无常的性格此时如遇事发作则一定可怕。乌鸦乃不祥之物,人所共知;偏偏曹操与诸将畅饮欢笑之间却忽然有鸦鸣入耳,心中定是愀然不乐;不过左右倒也聪明异常,以“疑是天晓”的破解来巧迎曹操心意,曹操与之两下会同,拾级而下,“又大笑”。骄矜又生戒备的曹操此时是心知其实而宁信其虚,况且也实在不愿再因失言或失措出现被别人“抢白”的情况,独尊心态昭然若揭。不料曹操自以为是,顺着左右迎答之辞,将乌鸦与天晓之意化入《短歌行》,不意又被不知好歹、冒冒失失的扬州刺史刘馥揭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再愚笨的读书人也会想到这些句子在下江南之际会产生何种意蕴。荀攸之徒犹然在座,俱于默默,却让憨且直的刘馥徒然自送死也!而曹操问刘馥其言有何不吉,应是在得意酒醉之中尚未细较,横槊而问其实已带杀机。待听完刘馥串解,曹操酒意顿消、幡然而悟矣。可是,其诗已作,悔之何及。弄巧成拙的曹操终于恼羞为怒,利利长槊顺手而出矣!毛宗岗论曹操:“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借天子以令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至于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亦可借,欲伸军令,则自己之发亦可借,借之谋愈奇,借之术亦幻。”(《三国演义》第17回评)粮官王垕之头、拾被近侍之头因曹操弄术而落地,无可奈何;而严饬军令的麦田曹操是何等难处,刺史刘馥面前的一代丞相曹操又是何等尴尬!然正如毛宗岗所说,曹操善用其借,此时此地,且再借他刘馥一颗头颅聊解心头之恨尔。《短歌行》反复吟咏“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酒醒后的曹操该当如何自解呢?“次日,操酒醒,懊悔无及。馥子刘熙,告请父尸归葬。操泣曰:‘吾昨因醉误伤汝父,悔之无及。可以三公厚礼葬之。’”曹操塞人之口,掩人耳目,装模作样之技已是炉火纯青矣!由《横槊赋诗》中写曹操从乐到怒又及悔的全过程分析看来,曹操喜怒难测、心狠手辣,反常多见、不可捉摸,唯我独尊、巧于辞色的政治家性格、权术家手段毕露无遗了。
  四、行文讲求变化之美。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详略得当。此文立意写曹操骄矜,所以笔墨多在述征南之志,数孙刘之愚,乃至慷慨而歌上,至于众人如何表现,只能简笔勾勒之。看全文写众文臣武将只寥寥数语:“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文武皆起谢曰‘愿得早奏凯歌!我等终身皆赖丞相福荫’”;“众和之,共皆欢笑”;“众皆惊骇”。写到刘馥,因其此第四十八回之前几无提及,故有必要向读者介绍;但碍于插叙特点与情节安排的关系,又不可铺陈,故只能点到为止。即便如此,这一段插叙生平却做到了忙而不乱,面面俱到,且有叙有议,实在是大手笔勾勒的杰作!二是视角多变。全文总的是第三者全知式口吻,但此视角又非一成不变,如写刘馥出场,可谓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其形在曹操醉眼中写出。三是引诗作顿。先引杜牧之诗,作故事高潮前的小停顿,可看作跳出故事外之举,客观上起到了深化曹操之愿,渲染宴会之乐的作用。次引曹操横槊所赋《短歌行》诗,因是曹操笑谈醉饮之间慷慨所歌,故毕现作者心态,其语之露,其情之深,其意之切,令人击节!《短歌行》对渲染酒宴的热烈气氛,表现曹操人生抱负,准确而富有艺术地镂刻曹操性格均功不可没。
  五、文字洗炼含蓄之美。《横槊赋诗》字数虽然不多,却简而远,浅而深,约而丰。曹操置酒设乐于帅船之上,大会诸将之时,正是“天气晴明,平风静浪”,“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寥寥数语,读来朗朗上口,如诵东坡《赤壁赋》;写来一气呵成,如泼墨写意,清丽自然,境界开阔,言简而意远。曹操酒酣耳热之际,听到乌鸦之声,而左右以“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巧迎之,才未造成又一尴尬场面。“操又大笑”,是另一种得意之色。这些意会,都是象外之象,意外之旨,可见言浅而意深。插叙刘馥生平,“沛国相人,姓刘名馥,字元颖。馥起自合淝,创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学校,广屯田,兴治教,久事曹操,多立功绩”,电报式语言,顿挫有致;又如曹操自述文治武功,“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一气以贯之,皆可视为言约而意丰的典型代表。《横槊赋诗》中所引两诗俱为千古名作,《短歌行·对酒当歌》更是建安一代文学代表诗人曹操的代表之作,其神思开合之美,意象纷呈之美,行文起伏之美,音韵跳动之美,心志深挚之美,感情豪壮之美,意蕴含蓄之美,文气天然之美等等,俱能深深感动人心,兹不在此赘述。建安一代文学,慷慨雄劲,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短歌行·对酒当歌》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六、艺术手法多样之美。 主要体现在象征、对比、衬托、双关、曲直等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上。一是象征。槊,在《横槊赋诗》中曹操已将之视为自己文治武功的象征物。“(操)横槊谓诸将曰:‘吾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曹操将其历年的功绩韬略进行了细致的爬罗梳理,剔粗取精,一一道来,真如数家珍。槊,伴随着曹操一生,一次次见证了曹操的落魄与得意、失败与成功。另还有乌鸦南飞的象征喻意等(如前文所述)。二是对比。描写曹操与众将,有文字上的繁简对比;描写曹操的“笑”和“怒”,有神态上的前后对比;“周公吐哺”与“手起一槊”,有言行上的虚实对比;描写宴会之乐与刘馥之死,有气氛上的悲乐对比……三是衬托。“饮至半夜,操酒酣,遥指南岸曰:‘周瑜、鲁肃,不识天时。今幸有投降之人,为彼心腹大患,此天助吾也。’荀攸曰:‘丞相勿言,恐有泄漏。’”看似写荀攸精细,实衬曹操骄盈。四是双关。“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曹操骂周瑜、鲁肃不晓天时,而此即有“天晓”之隐谶(挟天子而令诸侯深得天时),喻指江南之必得,借义双关的意会怎不令曹操开怀大笑。五是曲直。荀攸进谏、闻鸦飞鸣之时描写曹操神态、话语是为曲笔,曲写曹操不悦;而手杀刘馥之际,“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可看作直笔,极写曹操恼羞。
  
  参考文献:
  [1]罗贯中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2]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3]沈新林.《<三国演义>导读》[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4]霍雨佳.《<三国演义>美学价值》[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5]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6]靖增群.《<三国演义>中曹操之“笑”探微=[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