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做”诗的艺术追求和千锤百炼的实践

作者:李乐平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在闻一多的诗作中,也有发表后收入诗集时改变诗行排列形式的如《志愿》和《末日》等。前者即《志愿》在发表《清华周刊》时不分段,但收入《红烛》集时,诗人在对某些诗行进行删改的同时,又将全部诗行排列为四段从而使之具有节奏感。后者《末日》发表《晨报副刊》后收入《死水》集时,诗人在对某些诗句修改的同时,又将诗行的排列由原来的“齐头形”改成为“参差行式”。请看修改前后的诗行排列对比如下:
  修改前:
  
  露水在笕筒里哽咽着,
  凉夜的黑舌头舔着玻璃窗。
  四围的败壁要退后走,
  我一人填不满偌大一间房。
  
  修改后:
  
  露水在笕筒里哽咽着,
   芭蕉的绿舌头舔着玻璃窗。
  四围的败壁往后退,
   我一人填不满偌大一间房。
  
  以上两段诗,我们暂且不论个别字之修改的意义,但看前者排列为段之每行诗的第一个字相齐, 不突出也不缩进,属于标准的传统诗行排列法;而后者则排列为段之奇数诗行和偶数诗行前后交错即第一、三行突前一个字,第二、四行则后缩一个字。从视觉即“建筑美”的角度看,后者和前者相比的优点是较前更加整齐了。因为,前者诗行排列的结果是,虽然整段每行诗的第一字排列得非常整齐,但是由于奇数诗行和偶数诗行的字数多少不同,所以就必然出现偶数诗行长于奇数诗行的结果。这样,就给读者以参差不齐的感觉;然而后者则不然。由于奇数诗行和偶数诗行前后交错排列的原因从而使奇数诗行和偶数诗行相对排列整齐的缘故,这样,就从视觉上给读者以“建筑”的美感。
  闻一多强调诗人“做诗”并亲身千锤百炼地进行实践,确实做出了成就。虽然如此,但他一九二六年精选《红烛》及其后作之诗编定的《屠龙集》却遭到诗友朱湘的严厉批评。在《闻君一多的诗》中,朱湘以“宁可失之酷,不可失之过誉”[17]的态度,对闻一多诗之用韵,用词,乃至表现手法和美学认识等都作了严厉的批评。虽然朱湘的批评因其他缘故确实失之过激,然而毕竟在某些方面有正确之处,因此,这才让向来认真的闻一多放弃了《屠龙集》的出版而直到一九二八年才精选《红烛》集之后创作的二十八首出版了《死水》诗集。而在《红烛》集之后《死水》集之前创作发表但却未收入《死水》集的,就还有诸如《爱国的心》《我是中国人》以及《醒呀》和《七子之歌》等二十四首。这些诗既在《死水》集出版前发表能够收入《死水》集但又不收入《死水》集,亦同闻一多千锤百炼地“做”诗一样,就更表现出他之那种追求诗艺完美和极致的理性精神。闻一多这种认真的诗学态度,其实又是一种人格的表现。并且,这种人格一直延续到他之后期更有所发展,直至发展到面对“手枪”拍案而起。
  (责任编辑:吕晓东)
  
  ① 闻一多:《诗的格律》,《闻一多全集卷2•文艺评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8页。
  ②④⑥ 闻一多:评论《冬夜》,《闻一多全集卷2•文艺评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3页,第64页,第84页。
  ③⑤ 闻一多:《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闻一多全集卷2•文艺评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0页-第40页、第52页。
  ⑦ 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闻一多全集卷2•文艺评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⑧ 刘 烜,《闻一多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68页。
  ⑨ 闻一多:《致梁实秋、吴景超》,《闻一多全集卷12•书信》,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3页-第92页。
  ⑩ 闻一多:《致吴景超》,《闻一多全集卷12书信》,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3页。
  [11][13] 闻一多:《致梁实秋》,《闻一多全集卷12•书信》,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1页,第216页。
  [12][16] 闻一多:《致家人》,《闻一多全集卷12•书信》,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3页、第181页。
  [14] 闻一多:《<醒呀>•跋》,《闻一多全集卷1•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1页。
  [15] 刘 烜,《闻一多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68页(其他选本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钱谷融、吴宏聪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1987年版,上册,第207页脚注:今据先生选诗订正本删;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孙光萱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1987年版,上册,第171页,亦注明:此下原有四十二字,现据诗人选诗订正本删去)。
  [17] 朱湘:《闻君一多的诗》,《闻一多研究资料》,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527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