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以人为本:图书馆应认真把握的几个问题
作者:王 虹
[关键词]以人为本,以馆员为本,科学发展观,图书馆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1-0030-04
随着“以人为本”思想贯彻的深入,“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以及“人性化”、“人本化”等词汇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在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研究中,还提出了“人性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和“人本”、“人文”服务和管理等概念。所以,图书馆卓有成效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应认真把握一些相关的问题。
1准确读解“以人为本”的含义
“以人为本”的理念由来已久,有的称之为“人本主义”,还有称为“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的,也有的说成“以民为本”、“以人为主”、“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等。“人性”概念,则是指人的本质属性[1]。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在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的研究中仁智相见。中国古代哲学家从春秋战国开始,就对“性善”与“性恶”问题众说纷纭,但是,其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是追求一种人人至善的理想。“人性化”是为体现人性善良和美好特性的活动过程。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管仲于公元前645年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西方后来兴起了人本主义的社会思潮,也称“人本学”。西方人本主义学说的主要代表,是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2]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3]。
历史上的中外政治家、思想家都是把“以人为本”作为相对的概念。如中国封建社会始终贯穿着“君为臣纲”和“吏为民本”的趋向,最初的人本理念就是相应于“君”和“吏”的概念提出的,但其民本思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地位。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初期是对于教会神权和封建特权的绝对统治地位形成的。欧洲文艺复兴后,资产阶级与“神学”和“神道主义”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人学”和“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后来建立起来了“人本主义”[4]。可是,列宁认为,它们“都只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5]
“以人为本”也曾作为与“以物为本”相反的原则。在管理学说中,“以人为本”或“人本主义”的倾向是相对于“科学主义”的管理理念。科学主义管理(又称科学管理)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率,但其异常紧张的劳作也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为了缓解这种关系,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益和利润,资产阶级提出了“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
2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坚持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思维。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主要在于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人如果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就无法从事生产劳动和其它任何活动。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应“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7]
我们党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传统上人们把人只看作发展的手段或工具,政府以“管”为本,发展经济以“GDP”为本。事实证明,单纯强调效率则很难如愿以偿,“以GDP为本”也不可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些本位理念已经不适应当今的一些现实问题。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和正确的世界观、利益观和价值观。
3切实弄清“以人为本”中“本”的意蕴
“本”为“事物的根源或根基。重要的;中心的。”[8]诚然,“以人为本”的“本”应为“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6]。因而,“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摆到最根本、最重要的位置。
由此可见,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中的“本”有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根本,在一切事物中把人凸显出来;二是以人为根本动力,充分发挥人的主人翁作用;三是以人为根本目的,切实维护人的切身需要和利益。也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既要把每一个人作为紧紧依靠的根本力量,又要高度重视和维护每一个人的各种需要和利益。
在现实中,人有社会阶层和关系上的差异,又有角色的转换,因而,这里的“人”还有范畴的概念和区别。无论在管理学还是图书馆学上,无论从一般管理实践上,或者立足于图书馆具体工作,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在不同的范畴和视角中,“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都有不同的主体和客体。所以,在图书馆内,处于不同的位置、为履行不同的职责、对于不同的对象,必须遵循不同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方式等。
4全面理解图书馆之“本”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图书馆务必依靠馆员的力量、维护馆员的利益,以竭诚、有效地为读者服务而履行社会职能。所以,从总体上讲,图书馆不仅必须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每一个馆员的利益和价值,而且必须重视、切实保障所有读者的需要和利益。馆员与读者均为图书馆的重要构成要素,且相辅相成,是因为图书馆的存在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前提,他们都为发展图书馆事业和组织图书馆工作不可或缺。
这里的“馆员”是广义的,包括“各层次的领导干部、行政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9]这是从宏观的角度上说。如果从图书馆的内部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则应突出“以狭义的每一个馆员为本”(除馆长等管理者之外的工作人员)。具体地说,应“以业务人员为本”、“以行政管理人员为本”,可再细化为“以人才为本”。相对于馆长,还可强调“以副馆长或中层干部为本”等,这要取决于所指向对象的性质和所确定的目的。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图书馆还必须努力体现“以读者为本”的理念。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尽管也可以从某一角度将其具体化,如“以重点读者为本”、“以教师为本”、“以研究生为本”等,但图书馆必须无条件地关注和重视每一个利用图书馆的读者,甚至包括潜在的读者。
“以馆员为本”和“以读者为本”的内涵还有些差异。如,“以馆员为本”,包括维护、实现馆员的利益,以及依靠、发挥馆员的主体作用两个方面,必须努力体现馆员在图书馆的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以读者为本”,则主要是指维护、实现、发展读者的利益和需要,突出读者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地位,着重体现图书馆“服务至上”的宗旨。
5正确处理馆员与读者的关系
“以馆员为本”与“以读者为本”,看似矛盾、对立,其实不然。“以馆员为本”,是从发展图书馆事业和组织图书馆工作的角度,相对于“科学管理”而言;“以读者为本”,主要是相应于“以藏为本”。而“以藏为本”是与“以用为本”相对,“以用为本”的实质应当是“以读者为本”。
如前所述,倘若仅从“人”的利益和需要出发,两个“本”的蕴意并无二致。但在图书馆内部,在总体上,“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间的关系则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两者相互不可替代。强调“以读者为本”,是从服务工作上对于馆长和馆员而言;树立“以馆员(狭义的)为本”的理念,则是在现行管理中,只相应于馆长等管理者。如果单纯强调“以馆员为本”,就难免造成馆员至高无上的错觉;其二,两者可以并存。这里是强调读者与馆员同等重要,但也仅仅是对于馆长来说,而且,这种并列关系只有在两者没有利益冲突时才能成立。如果随心所欲地把两个“本”相提并论,则不能不带来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的混乱;其三,两者有主次之别。这是指对于读者在人的需要、利益上进行选择时,馆员不可“以己为本”。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馆员必须服从于读者,但这也是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目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