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深思大学英语改革之走向

作者:李世卓 田 高




  [摘要]随着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的先后出台与公布,深受社会广泛关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如何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一切改革举措都应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改革应该贯彻求实创新,尊重差别,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及关心大学英语教师的成长和培训等是事关改革走向和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英语,改革,走向。
  [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2-0137-03
  [收稿日期] 2005-11-17
  [作者简介]李世卓(1966-),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田高(1964-),男,内蒙古赤峰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党史。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受到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历时多年,坎坷颇多。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4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并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始试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为了使四、六级考试更好地为贯彻《要求》服务,2005年2月教育部又公布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因此,推进改革的时机已到来。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将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和手段等诸多方面发生一场彻底的变革。
  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各校怎样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这都是值得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1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
  
  《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上做了一个重新的界定。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教学目标定位是否恰当,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要求》把听说能力的培养从原教学大纲中的第二层次地位转变到一个突出的位置上,这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课程对象的要求。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强。而针对各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和所面临的社会需求都不尽相同这一背景,《要求》又给了各校因地制宜的非常大的空间。也就是在《要求》基础上,可以制定本校的大纲和课程设置。
  我国今后与国外的联系和交流固然会逐渐扩大和增加,但同外国人直接打交道的人仍然将是小部分,特别是从事理工科专业的人与外国人直接接触对话的机会相对就更少了。因此对外语的基本需求仍然是通过书面形式吸收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所以培养综合语言能力要有重点,至于重点是什么,决不是全国搞统一的一个重点。那样的话难免会引出形式主义的后果。对于多数非专业的本科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来说,笔者认为专业需要应该是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如果真正具备了读写能力,又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做基础,将来如有需要,由书面语转向口语并不十分困难,因为学术语言基本是书面语,即使用于口语交际也仍然具有明显的书面语体的特征。相反,如果把口语教学放在首位,既没有普遍需要,又缺乏教学条件,到头来只能是学会些简单的日常应酬。这不叫综合语言能力,只能算作“半文盲英语”。
  这里强调读写能力,决不是忽视或削弱听说能力,而是在强调听说的加强不应该以牺牲阅读为代价。恰恰相反,作为一门外语的英语学习本身就缺乏语言习得环境,大量的阅读经历正是学习者增强语言认知能力,大量积累语料的主要途径,也是形成语感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从事实出发,而不要从概念出发,应该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地而不是盲目地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案,更新观念,尊重差别。这样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也具有指导意义。
  
  2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
  
  一谈到学生的外语水平低,人们往往不假思索地认为是外语老师教得不好。其实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试想,在短短200多个学时里,只靠外语教师的努力怎么可能将学生教成听、说、读、写四会人才呢?更何况公外教师普遍是多年来教学任务繁重。据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讲授大学英语课的教师是5.5万人,而当前在校大学生约有1700万人,师生比例为1∶130 ,严重失衡,广大教师长期处于负担超重的状态。
  现在许多学校里实行的教学评估手段也存在着一些不尽科学,不利于教师的因素。目前对公外教师的评估主要是看其四级通过率和科研情况。各校之间攀比四、六级通过率的现象非常严重。上有来自校方的考核压力,下有来自学生们的殷切期望,广大公外教师真是身心负担沉重,苦不堪言,却无助无奈,不得不把精力耗在应付考试上。结果是抛开教材,试题满堂灌。据一项调查,高校中有70%的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不满。
  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以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应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见《要求》)。它有别于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因此用考核专业教师的科研标准来考核公外教师不仅不科学,也有失公正,因为二者无论是所教课程的性质,还是所承担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都是无法相比的,况且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期刊又很少。可实际情况却是年终考核时,不管你上了多少课,只要你发表的文章数量或所发表期刊的档次没有达到考核标准,就会面临降级或高职低聘的危险。这种单边的不公正的考核标准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公外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广大公外教师永远处在教和学的矛盾状态之中。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公外教师缺乏进修机会,无法持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在同一个单位里,不论是出国进修还是国内进修,轮到公外教师的机会总是偏少。因此,学校应该相应地制定某种轮训制度,为公外教师提供和创造进修机会,使他们开阔视野,改造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理论水平,从而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创新,跟上改革的步伐。
  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诸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和评估者等多种角色,这就更具挑战性。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素质,除了英语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使用能力。然而要具备以上这些能力,光靠教师的个人努力是难以实现的,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师资培训,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更新语言知识和教学理论,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以便他们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更好地适应和发挥新的角色。
  教师永远是改革的实践者。学校应给与教师充分的自由和自主,只有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变压力为动力,改革才会有希望。
  
  3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要求》的一大特点就是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使大学英语教学向个性化、多样化、超文本化发展。首先要看到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几年为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实行扩招。但扩招给原本紧张的外语师资带来日益沉重的压力,而师资紧张直接导致班级规模日益扩大,教学效率日益下降。教师根本无法展开外语教学最需要的语言交际活动。师资紧张已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紧张的压力。此外,多媒体教学的深刻意义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