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高等教育史研究中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的统一

作者:王 飞 张宝昆




  因此,要注重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的统一。因为教育思想史是历史上教育家与教育家群体思想的结晶,是人的思维的反映,而正常人的思维必然是合乎历史规律的,并且只有合乎历史规律的教育观念与思想才会对教育发展历程产生一定影响并给高等教育史留下印记,如此形成的教育思想的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就形成了自然的和谐统一。
  当然,不是说因为“历史价值论”和“历史真理论”有其不足的一面就应予以否定,也不是说对“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统一”也仍有人持怀疑态度就取消它在三种方法中应有的决定地位,而是说应该尽可能地达成共识,以“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统一”为高教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不过,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研究者的一致努力。
  然而,即便达成共识,以“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统一”为高教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客观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统一”本身存在困难。如前所述,“真理”与“价值”如何统一?二者以谁为主抑或平均用力? “真理”与“价值”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有无变化? 如何变化?“真理”与“价值”概念如何界定? 是否就是“存在与合理的统一”?能否认为是“史料与观点的统一”等等,都是研究实践中常遇到的问题。这也就是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的关系本身存在深刻矛盾的问题;其次,是研究者自身素质的问题。毋庸讳言,当前高教史研究者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高的,在认识和处理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关系这种深层次的既颇具理论性又富含实践意义的复杂问题时更是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正确处理好高教史研究中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的关系,尚需研究者的艰辛努力。
  
  2历史真理与价值在现实价值中的矛盾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是历史研究常遇到的另一对关系。如何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同样是我国史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一般的看法是,历史对现实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历史研究应该“鉴古知今”、“以古观今”、“古为今用”。历史研究不能脱离时代,必须具有时代精神特征,因为历史是现实的过去,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的推移构成源远流长、连续不断的时间的长河。就高教史研究而言,基于对其应用性的强调,人们更加重视它的现实借鉴功能。研究者普遍认为高教史研究应该联系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高教现实呼唤高教史研究,高教史研究与高教现状研究应该统一起来[7]
  高教史研究当然应该注重其现实价值,否则,高教史研究将极大地失去意义。但是,这客观地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高教史研究中历史与现实具有内在的深刻矛盾,对其认识就具有障碍;二是研究者对其关系处理不当。
  历史与现实具有内在的深刻矛盾。一方面,历史与现实有很大的区别,因为现实活动要比历史复杂得多,现实是动态的,历史是静态的,二者涵义不能等同,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要经过远比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更多次数更长时间的实践检验。所以历史不能简单地被视为现实。如果过分强调历史的现实性,过分强调历史的现实借鉴价值,结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历史与现实又是相互联系的,两者互为前提、互为因果、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因为其一,历史是现实的过去,现实是历史的现在,历史与现实很难绝然分开,两者具有极其明显的相对意义。表面上看,历史存在于史料和遗迹中,深层次地看则更存在于现实的需要和追求中;其二,历史研究者都是现实存在的人,一方面,他是在研究历史,要坚守历史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他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会地位、他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思想倾向、认识能力等以及现实社会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又都会潜移默化地使其染上现实的色彩,从而建立一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对现实的作用,不仅在于阐明两者的联系,也在于辨析其区别。就是说,要求恰当地把握历史与现实的两极平衡,既是历史与现实存在深刻矛盾的反映,也是进行具体的高教史研究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8]
  在高教史研究中,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处理不当,会限制高教史研究的拓展。处理不当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研究秩序混乱”的缘故: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分不清历史发展的秩序。马克思把历史过程分为“自然次序”和“历史发展的次序”[9]两个层次。高教史作为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存在着这两种次序,此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生动活泼的高等教育史图景。所谓高教史中的“自然次序”,是指历史上重科学教育事件、制度、思潮的发展与自然时间一致的次序,即按自然时间顺序构成它们之间的先与后、古与今、早与晚等次序,是客观的实际的按“自然次序”构成的高等教育史,可称之为“适应时间次序的历史”[2]。 譬如,夏、商、周、秦、汉、隋唐等依次发生的教育事件,就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自然次序”。这种次序是高教史的自然演进过程,不是随意强加于历史进程之中的。研究高等教育史的时候,首先应面对、了解与把握的就是“自然次序”的历史。它是高等教育史研究的基本依据与客观基础。所谓高等教育史中的“历史发展的次序”,主要指高等教育史上教育现象之间的历史演变当中的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科学到科学、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性联系与顺序。该次序是经人们抽象思维与理论把握之后在人类认识视野内的一种高教史发展次序。高教史的“自然次序”与“历史发展的次序”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可能不一致。这正是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统一的具体体现。有时从“自然次序”来看是先后次序,而从“历史发展次序”来讲却是相反的、颠倒的。
  因此,高教史的“自然次序”性要求对教育发展历程作“原生态式的把握”,即历史真理的把握,即客观科学史实的把握;高教史的“历史发展次序”性又要求对高教史作历史价值的把握。在研究过程中,二者不可偏废。所谓历史真理的把握,是一种从时、空、质上逼近高教史“自然次序”的具体方法,其内涵有二:一是突现历史性,按照高教史上依次出现的人物、制度与事件进行研究,“帮助人们寻求历史发展的线索,使人们的目光始终不离开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曲折过程和偶然现象。”[10];二是展示具体性,即根据高教史上自然发生与依次出现的具体人物和具体事件去研究与描述教育发展的轨迹。真理与价值的把握,是着眼于“历史发展的次序”,研究者运用含义确切、规范明晰的话语,按照定义、判断和推理等形式逻辑的模式,观念地反映、揭示和把握高教史的内在本质与规律。
  历史真理论采取的是理论论证与哲学思辨的形式,而历史价值则主要采取事实描述的形式。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均不能独揽一切、包打天下。因为没有真理对高教史的共性与规律的抽象认识与理论概括,单纯的历史价值不仅会因其直观描述性和主观剪裁性而掩盖甚至扭曲它对高教史发展规律的探究,将高教史变成任人化妆打扮的姑娘,根本谈不上理性思考与理论提升。相反,离开了历史价值论对高教史上史实的具体描述,单纯的历史真理的抽象认识只能是陷入空谈与教条,根本无法对高教史作深入、全面的认识。
  高教史的发展秩序不仅要有历史真理性的抽象认识基础,更需要有价值的表达。研究高教史时,需要运用从以往的成果中得出的真理与价值体系,才能将“历史发展次序”准确、清晰地表现出来,否则就只能面对杂乱无章的高教史料不知所措,很难看清历史发展的走向与趋势。
  运用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统一的方法去探寻与揭示高教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高教史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高教史研究要善于从历史中发现有价值性的真理,学会用真理性的价值去考察历史。既要强化高教史的理论指导,站到教育理论的高度,运用哲学思辨的眼光去审视与评判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利弊得失,又要重视遵从史实,奠定扎实的史学功底,善于挖掘与鉴别第一手史料,力求高教史研究实现“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的统一,力争高教史成为教育学科与历史学科的完美结合。不能完全陷入历史主义而忽略了求真思辨与历史哲学,正如何兆武所说:“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但是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却不仅仅是限于要求知道或确定历史事实而已,他们还要求从历史事实中能总结出一种理论观点来,即把编年史的记录提升到一种思想理论高度上来,寻求历史发展和变化的某种规律,从历史事实中演绎出亦或者是对历史事实赋之以意义,从而把历史事实归纳为一种理论体系。”[11]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