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适应·平衡·和谐
作者:李家黎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1-0005-05
1教育生态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与律师、医生一样,有着其特殊性和不可模拟性。西方许多国家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而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进度相对较慢。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从一种谋生的职业,转而成为为了追求自身卓越发展的专业。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在他们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会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除了教师自身因素之外,同时也会受到教育生态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在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之后,笔者认为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生态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教学观念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师对教学对象、目标、内容、过程、教学质量和评价等诸方面的理解和认识。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无时代性和创新性,不仅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而且也反映了这个教师有无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理念使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方法上,关注的只是自己在课堂上教了多少,不重视学生学了多少,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并不明确;在师生关系上,也总是认为自己的地位要比学生高,缺乏尊重学生,尊重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太理解师生实际上也是教学合作的伙伴,不太注重师生应一块学习,一块研究,共同切磋,教学相长;在专业理念上,教师仍然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唯一信念,缺乏要当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意识等。这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物质待遇较低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确立和提高教师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使教师们的经济境况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和其他专业相比而言,教师的经济收入还是很低,待遇相对还是较差,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我们知道,一个职业的社会声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地位,经济地位的主要标志就是物质待遇和收入高低。教师的低待遇、低地位导致了师源的匮乏,许多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许多学校的老师因为一些外在因素也纷纷改行,师资紧缺,人才难求互为因果,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3)培养体系与培训机制的单一延缓了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我国教师的培养培训机制较为单一。教师的培养主要以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为主,在职教师的职后培训模式多采用短期制,培训形式也还比较单一,中小学教师系统地接受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实现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是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2基于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讨
文化生态学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倍受关注,它着重分析和研究各种文化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因子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反作用。简言之,文化生态学是研究文化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1]。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文化与教育生态环境也是影响其顺利发展的因素。文化生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因为文化本身因人类的交互作用而生成。人类学家们认为文化的变迁是一切文化的永存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恒久因素。文化的均衡是相对的,变化发展是绝对的。文化变迁过程也是社会间不同文化特质的传承、沟通和蔓延过程。文化生态圈对特定区域的人们的规范价值、精神价值有一定影响,同样也反映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下面,笔者试着从文化生态学的理论角度来探析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
2.1运用适应性文化生态理论,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观念
文化生态学理论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把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实现其目标的最高价值。文化生态学所提出的适应观点,就是要求文化能与相关的环境协调、一致,将文化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由于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他们要么过于重视自身内在知识结构的构成,要么过于重视外界环境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对于文化生态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各种不同文化间的相互排斥现象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将文化生态学中的适应和融合理论运用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使教师通过内外部的整合,使其专业发展得到整体提升。全球一体化的出现,多元文化间的适应和融合,都要求教师应该转变相对保守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重新构建一种具有现代性与传统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营造一种凝聚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氛围,树立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观念。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地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资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意识到由于学生接触知识的渠道趋于多样化、多元化,各种书籍、电视媒体还有网络都能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轻松便捷,他们一贯的知识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知识的学习者,做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成为终身学习的教师;其次,教师可以将文化生态学中的适应和融合理论运用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学习工具进行知识拓展,使知识的来源更加多样化,知识涉及的内容和领域也应该更加广泛。这种学习应该是一种以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为基本点的散发性的学习,是一种高级的发现式和自我提升的学习,这要求教师既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有独到的见解,又要对相关的交叉学科有熟悉的了解,还要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背景。只有他们的教学观念转变了,他们的文化知识底蕴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才是游刃有余和视野宽广的, 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双方的交流活动,课堂教学才是轻松和愉快的。
2.2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平衡教师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发展是与教师专业发展如影随形的。不少专家学者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做了分析。从事教育领域研究的专家认为教师知识结构应该是“多层复合”的:处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最基础层面的是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第二个层面具备1~2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和技能;第三个层面属于教育学科类,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2]。也有心理学家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教师知识结构进行研究,认为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以及文化知识[3]。这些理论对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育过程中文化因素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文化决定教育,教育又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文化通过教育而传承,文化及其文化价值预制了教育的目的、方向、内容及模式。一旦教育的目的、方向、内容及模式与受教育主体的文化及其文化价值产生了冲突,就必然出现文化不适。教师应该利用文化生态学中的平衡观点将其知识结构有机化。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教育的文化功能的研究指出,一旦教育传递的传统文化同实际生活不一样,一旦青年不同旧传统发生关系,一旦社会某一阶层不遵从传统的社会规范,文化不适或文化适应困难就会导致文化危机的发生。所以,文化濡化的程度和质量关系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吸收、新文化的创造等重大问题,也关系到个体的发展是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还是导致角色混乱、丧失自我的人生重大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