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认知理论基础上学习效率的计算、论证及应用
作者:郭贵祥 胡连梅
又因为知识的传授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地位)是相同的;
所以,学习感受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也应当成正向相关或正比关系(为了便于教师、学生的使用计算,拉开各因素影响的差距,引起学生的重视,在此取正比例形式)。
学习成绩和学习时间的取值规则。学习成绩的取值规则是以正常测验、考试成绩为标准,特别是平时测验,较好的连续性,更加适应学习效率的评价过程。学习时间是以学生学习平均实际发生的时间为标准 。
4学习效率计算的实际应用举例及其评价分析
4.1实际应用举例
甲乙两同学的学习状况因素构成赋值见表2。
甲的学习效率=95×80÷6=1266.67
乙的学习效率=30×70÷8=262.50
甲、乙学习效率之比=1266.67÷62.5=4.83
甲、乙学习效率之差=1266.67-262.5=1004.17
本着先主要因素,后次要因素的原则;先替换分子,后替换分母的原则,利用差额分析各因素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应首先分析教学感受(失去教学感受的教学过程,将变为无效的教学过程)。
学习感受影响=(95-30)×70÷8=568.75(贡献)
学习成绩影响=(80-70)×95÷8=118.75(贡献)
学习时间影响=95×80×(1/6-1/8)=316.67(贡献)
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感受影响+学习成绩影响+学习时间影响=568.75+316.67+118.75=1004.17
4.2实际应用的评价分析
对上述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乙的学习时间比甲的长,学习成绩却低于甲的原因在于:甲的感受性好,学习效率高。尽管乙比甲,每天多学习两小时,但甲的学习效率是乙的4.83倍。“效率差”达到1004.17;
2)甲、乙学习效率差为1004.7,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感受影响的568.75,其次是学习时间影响的316.67,再次是学习成绩影响的118.75;
3)学习效率评价建议。学习的过程中,乙同学应注意集中精力,增强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提高学习感受。应当注意单位学习时间的应用效率,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果。相反,甲同学成绩好、学习效率高的重要原因在于,精力集中,知识的感受性好,单位时间的效率较高。但每天的学习时间偏少,若能适当地增加学习时间,成绩可能会更好。
以上是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效率比较评价分析的横向比较,同一学生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可以参照上述进行,不再赘述。
效率决定着社会的发展速度。决定着国家兴旺发达,更决定着学生的身心成长,效率的提高不意味着效果的提高,如果指导方向错误,效率越高,损失越大,找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建立起正确的指导方向,对症下药是增加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一味地增加课业量,延长学习时间,并不一定是个好办法。学习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感受性。
5标准学习效率的计算及其应用分析
5.1标准学习效率的计算
标准学习效率,即在正常的教学条件下,正常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时间内,学生可以达到、也应该达到的学习效率中等水平(较好水平)。由表1可知,学生可以达到的一般效率的条件如下:
标准学习感受=C=学习感受的中等水平=学习感受的较好水平=75分值;
标准学习成绩=C=学习成绩的中等水平=学习成绩的较好水平=75分值;
学生学习标准时间(中等水平),应从每日学习时间考虑,以晨读1小时,上午四节课45分钟×4=180分钟=3小时;下午45×2=90分钟=1.5小时;晚自修2小时计算,共计1+3+1.5+2=7.5小时/日。因此,学生一般水平可以达到的正常的标准学习效率如下:
标准学习效率=75×75÷7.5=750。
5.2标准学习效率的应用分析
标准学习效率代表的是学生学习效率的一般水平(即平均水平),是学生学习效率的基本参照。学习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学习效率低于平均水平,将被淘汰出局;等于平均水平,只能维持现状;优于平均水平,方可获得发展机会。仍以上述甲乙同学为例,甲的学习效率为1266.67,乙的学习效率为262.50,甲的学习效率远远超出标准学习效率,学习潜力巨大,改进学习的方法在于如何增加学习时间,乙的问题却较为严重,正常的教学进度是按照教学效率的一般水平进行的,过低的学习速度难以跟得上这种进度,形成的学习任务积压,这种状况会造成知识点的空位,长期下去,大量的知识点空位会形成章节的缺失;章节缺失的积累产生的单元断档,进而影响到整个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在前后续课程联系紧密的学科中,这种以小节知识点数乘以章回知识点数乘以单元知识点数再乘以课程知识点数递增的几何乘数的相关关联,对学习效率造成的破坏速度是惊人的。如不及时纠正与补充必要的知识学习,他完全可以导致学生学科学习的整体瘫痪,最终,将致使学生放弃某些课程的学习。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学生多年来始终坚持上课、学习成绩就是不尽人意,甚至“当着和尚不撞钟”的道理。这不是偶然事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是学生学习的失败,更是教师的失败。为什么不能给予及时“诊断”,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与的学生以及时的帮助。面对这种情况,除补充知识外(必要时还要重修重读),还要找出学习效率下降的原因,尤其是要注意找出导致学生学习感受性下降的原因。
6学习效率评价的应用原则
1)自检自查原则。这一评价是为教师创立的,更是为学生创立的。评价指标中的学习成绩是老师给出的,学习时间、学习感受都是来自于学生自身评定,尤其是学习感受更是这样,评价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是这一评价的基本要求。是一种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测、自评、自检过程;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原则。这一原则也称作注重过程的原则,倡导的是步步到位与逐步到位的观点,强调以局部保证整体,以过程保证结果的思想方法,既要减轻压力又要保障结果的实现;
3)随时评价原则。也可以称作为贯穿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学习效率评价不受时间、空间、背景的限制。只要是学习需要,随时随地、随内容,师生都可以进行评价,鼓励学生随时随地自测自评,加强自身认识;
4)预防为主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学习评价过程具有较好的预见性与指导性,防微杜渐,避免长期困扰学生学习进步的因素及重大学习问题的发生;
5)身心培育与知识传授的双重原则。这一评价不仅与知识、成绩有关,而且更加注重学习感受与学习时间上的把握。这就要求学习必须是育人与知识传授的“双重”过程;
6)发展与创新原则。以学习效率为代表的这一评价本身没有终极与底线。它不同于以往的百分制考试,更加符合人的智力开发特点,它所倡导的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追求卓越的过程。它较其它的评价方法相比,更加着力于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号召学生进行不断的发展创新,从而实现更高的目标,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避免骄傲自满与灰心丧气。
学习效率是学习效果的基础,也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学生必须拥有足够的效率,尽快解决学习问题,才能最终赢得优势。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拔得头筹。人不可能每分每秒都在做最有效率的事,但必须时刻有这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拥有它的内涵,学生的自身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 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朱小曼.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李维.学习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