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在美育教学中升华传统美德

作者:多淑金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通过对返璞归真与青春美,拼搏奋进与劳动创造美——忧国忧民与挚爱的美等方面内在联系的分
  析,提高人们对美和美德的认识,拓宽美学知识,升华美德情操。
  [关键词]美育,返璞归真,拼搏奋进,忧国忧民。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1-0061-04
  
  1美育及其育人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10月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责任”、“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美育,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为人民大众创造美的各种环境,使人们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学校的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欣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以美的观念、美的规律、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力量去感染、熏陶人们,纯洁人的心灵,影响人的行为,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鉴赏和评价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通过实践去欣赏美、表现美、发展美、创造美。
  美育的主要性质是情感性。美育的这一性质是由它在教育中的地位和分工所决定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发展人的心理功能去进一步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人的心理功能包括知、意、情三个部分,客观世界有真、善、美三个方面;与之相应,教育也就有了智育——传授知识,开发智能,用以把握真;德育——加强意志,提高品德,用以把握善;美育——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用以把握美。发展知、意、情,追求真、善、美,必须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因为身体是一个人的本钱,所以还需要体育。在这四育中,德育是灵魂,是方向,理所当然地要居于首位。但其他三育也不能缺少,否则就会成为不完全的教育,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构成学校育人的一个完整体系。由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还有互相联系、彼此渗透的一面,在德育、智育、体育中也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因素,美育中也有着伦理、知识、健身的内容。德育教学需要融入知识性、趣味性;同样,智体美教学中也应尽可能切入转变学生思想的内容。
  美育的本质,在于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这是因为美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它始终贯穿着审美活动,美以生动的感性形式肯定人的本质力量,因而受教育者必然会在审美活动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产生和加强对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力量等等本质的肯定性的情感反应,并且作用于意识的深处,由此而陶冶了性情,净化了心灵。这一与审美结合在一起的独特的教育内容、方式和作用,确定了它占据着教育中情感领域的独立地位,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对美育有段极为精辟的论述:“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美育在于陶冶性情,并于潜移默化中升华人的精神境界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美育教育应从中学开始打基础,大学应进一步强化,虽然目前并不是多数中学和大学都有条件开设美育课,但结合当前社会和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生活,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一些诸如“纯真与学生青春美”、“拼搏奋进的美”以及“挚爱与美”等专题美育讲座,对净化、美化学生心灵、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定然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从返璞归真到青春美
  
  生活中,人们常常习惯把真、善、美联系在一起。
  什么是“真”?从哲学角度讲:真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所展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但通俗地说:真就是纯真,就是返璞归真;就是还事物本来面目,不装腔作势,不矫揉造作。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分析希腊史诗和悲剧时,要求艺术作品首先是“真”。其后,启蒙运动时期德国的文克尔曼把“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单纯到像没有味道的水”看做是美的理想。
  在我国古代艺术理论中对美的理解主要有两大类别:“错彩镂金,雕绩满眼”的美和“初发芙蓉,不加修饰”的美。魏晋以后,普遍认为“初发芙蓉”是比“错采镂金”更高的境界。唐代更有了发展,李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从建安来,倚丽不足珍;圣代元复古,垂衣贵清真”。这里的“清真”也就是前面所提“清水出芙蓉”的境界。杜甫诗亦有“直取性情真”等章句。文论家钟嵘的《二十四诗品》,到处充满对“真”的追求,诸如“返真”、“乘真”、“饮真”等等,都是把回复到素洁的本性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理想。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更是强调艺术的境界应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他直言:“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难”。他们这么主张,也这么实践。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等章句,朴实无华,但炉火纯青,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常读常新。而与之相反,两汉时期的赋,尽管词藻华丽,对仗工整,但极少得到后人称赞!
  国际上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追逐浮华、骄饰后,近期返璞归真的世风又逐年长劲起来。法国最有名的时装大师夏奈尔(被誉为上世纪内与戴高乐、毕加索一道“永垂青史”的三位法兰西代表人物)有句名言:“时尚多变,但风格永存。流行无论怎样变化,在服装上最终是回归自然”。
  年青人,用毛泽东的话说:“朝气勃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流淌的生命、火样的激情,自然的肌肤、上进的品德;这就是人性的精华,这就是学生美最集中的体现。年青人如果把握住自己这些美的本质,纵不使擦胭脂水粉,不着时装也会意气风发,也会光彩照人,令人倾羡。与之相反,如果不求上进,整日讲吃讲喝,甚至花天酒地,没有美的内涵,只靠从父母那里得来的金钱装饰外表,尽管“错彩缕金”,“雕绩满眼”,也无非是外光内空,如绣花枕头包着破棉絮,到头来终是害人误己。
  现在的青年学生,大都是在蜜糖罐里长大的,加之一胎化较多,家庭对其物质方面的需求一般都是尽量满足,就是家庭条件不太好,也要千方百计不让孩子受委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长了孩子们不懂得家庭生活方面的艰辛,有的人甚至讲吃、讲穿、相互攀比,过一个生日就数百上千的花钱,而学习方面则得过且过,以外在的华丽包装掩盖内在的空虚……这就远离了美的真谛!
  宋代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中学生必背古诗文之一,文中所赞颂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七个短语,一气呵成,着墨不多,都勾绘出了莲花超凡脱俗、纯朴、自然之美!是一则关于自然之美的经典赞歌!令人感叹、引人深思!
  开设美育专题讲座,如果针对上述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结合其中学时期就已熟读过的一些清新、自然的名篇诗句,从美的角度,倡导纯真、朴素、大方的自然美,注重美的内容,反对过分渲染、包装的形式,这也许与政治理论课及班主任的正面教育相互配合,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3从劳动创造美到拼搏奋进、艰苦奋斗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深刻论述了美与人类社会实践的关系,从根本上揭示了美的根源。马克思把经过人类劳动的联系与改造过的自然称为“人化的自然”或“自然的人化”,人类可以从中“复现自己”并感到自由创造的愉悦,所以,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建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