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MBA教育创新研究

作者:宋之杰 毛清华 贾 波




  (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MBA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该进行入学资格、学习模式、课程设计、师资结构、合作培养、差异化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等关键方面的创新,才能使MBA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MBA教育,发展现状,教育创新,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1-0065-03
  
  0引言
  
  MBA的知识结构跨越经济、管理科学的诸多领域,研究对象涉及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等商业运作的各个方面,MBA教育更重视管理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全球化视角的培养。我国MBA教育发展迅速,到2005年MBA招生院校达到96所。2005年春、秋两季,全国招收MBA学生20584人,自我国开展MBA教育以来累计招收MBA学生超过11.5万人,招收EMBA学生11548人。
  
  1我国MBA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MBA教育相比,我国的MBA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规模比较小,缺乏竞争力,内容体系欠完善,师资力量不足且其水平有待提高。
  在生源方面,实行全国统一考试(GRK)。招考科目一样、分数线统一划定的联考制度,使院校难以因校制宜地进行招生和培养。过多的关注申请者的考试成绩,不利于选择真正有培养前途、具有良好管理潜能的学生入学。另外,中国MBA学员过于年轻,缺乏工作经验。目前,我国在读和报考MBA的学员平均年龄仅为29岁。
   师资匮乏。我国MBA教师大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相当的理论造诣,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与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有关。
  教材的选用与课程体系的安排不科学:①目前我国MBA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来自国外,有些不适合中国国情,而国内教材的编著水平又不高。同时缺乏能反映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情况的高质量的案例;②目前我国MBA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大多是对国外课程体系的简单模仿,或与国内普通管理科学的研究生课程安排没有什么差别,按照科学研究的培养原则来安排课程体系,无益于学员管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总体来看,我国目前的MBA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至今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MBA教育模式。那种只重视MBA的数量扩张,而忽视了其培养质量的做法,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而,紧紧把握MBA培养特点,创新MBA教育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工作。
  
  2我国MBA教育创新
  
  过去二十多年,全球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已经对管理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日渐激烈。这就需要拥有更广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者以便能够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领导企业。这种压力也要求商学院能培养出有全球视角、有才能的管理者。国外许多公司开始关注于在公司内部的培养计划,比如说,摩托罗拉大学(Motorola University)尽管不授予学位,但是提供与MBA相同的教育,这种方案对于那些在职学员来说特别有吸引力。竞争压力促使商学院必须从全面改进课程安排到拓宽国际视角等各个方面积极应对。
  
  2.1入学资格
   院校招收MBA的GRK分数线可以有一定的弹性,由于MBA更注重培养学员的管理实践能力,因此要发掘真正具有管理潜能而不是考试能力的申请者,在批准其入学资格时除了要求其提供GRK成绩外,还要审核其实际工作经历、入学动机、表达能力、个性、判断力等其他方面的素质,并加大这部分审核内容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2.2小组工作
  1)小组学习应注重学员全面素质的培养,避免分工确定化造成学员忽视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比如说,有的学员擅长收集资料,如果在小组中所有任务都由他来收集资料,一方面这个学员其他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另一方面小组其他成员的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学习小组一般由6~8名学生组成,有条件的话,小组成员可以来自不同国家,即小组成员国际化(与来自不同文化国家的人一起工作,是教会学生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的关键),不设组长之类的负责人,由每个成员主动参与或召集各种活动。在小组学习中,学生相互理解、学习对方的经验,发现共同工作的方式。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集体完成各种分析报告和项目设计,进行小组讨论并在课堂上作小组发言等。小组报告和项目设计的成绩占每个成员成绩的一定比重,另外个人成绩中还应当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打分,反映小组工作中各个成员的努力程度。MBA学员通过“全功能、跨文化”的学习小组的熏陶,并经过集中整合的课程学习,才能成为在各个职能领域都能游刃有余的领导者;
  2)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仅包括为人熟知的案例教学,还有各种课堂讨论、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决策模拟、场景实验、专家讲座等,而传统的教师讲授时间占总课时比例控制在50%或更少。
  
  2.3课程设计
  全部核心课程混合为一个单一的、较短期间的用于解决一个假想公司“现实、全职能”的问题的课程;课程设计围绕企业管理实际而非学术研究独立展开,取消原有的像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等独立的课程而代之以创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与质量管理等。原来与专业课程相联系的教师,现在可能在不同的课程之间实时讲授相关课程。举个例子说,创业管理的第一步,市场营销教师讨论预测、调查工具,产品测试及其他。下一步经营教师介绍产品开发、流程设计、工作点和层次决策等等,随后财务教师可能讲述资本预算工具和建立绩效评价标准,接下来提供会计信息、并依据会计信息进行控制等等。这些课程依赖于确定的基础性知识,而又独立于其他基础核心课程。新的课程安排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这种安排有三方面优势: 减少原来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重复部分,使得学员对各个商业工具的理解应用更加明确;适应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分析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职MBA学习在时间上的间断和从办公室到教室角色转换的困难。
  未来商学院看起来更像医学院,教学、研究、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将使商学院培养的是有远见、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而不是有效率的管理执行者。
  
  2.4师资结构
  1)开发小组教学,各个专业的教师在一起工作,开阔他们的眼界并利用更多的知识工具进行专业研究;
  2)招募更多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可以邀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来学院作为临时教师讲授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在未来的商学院,学生需要并要求能学到对市场做出反应的不同方式和知识,商学院由此面临着差异化决策从而吸引学生,并提供以更多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商业教育;
  3)全球化商学院的MBA教育,需要师资结构的全球化。院校可以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请进来,送出去”,邀请外方合作院校的教师来华教授一定课时的课程,也可以送我们自己的MBA教师出国进修,并可在全球范围内选聘教师。
  
  2.5与公司结成战略联盟
  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MBA教师也获得了真实世界的商业经验。通过这种院企联盟,企业能够充分反映其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同商学院共同制定满足其特定需求的合作培养方案。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相应课程以满足特定公司的需要,比如说中国石化需要培养MBA,合作院校可以增加国际管理和石化管理方面的课程,这些项目有助于加强企业和商学院之间的联系,使商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满足企业的需要,适应真实的商业社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