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论母语对外语学习的正面影响

作者:周 艳 李桔元




  
  3母语可促进可理解输入
  
  输入是指学习者在所处环境中接受的语言信息。这种输入可能是学习者可以理解的也可能是不理解的。从认知心理学看,外语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处理输入的信息是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信息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取决于信息接受者的以往经历,其中包括期望和掌握的知识。著名心理学家加涅认为言语信息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有意义组织的信息。心理语言学的实验也表明:如果输入的材料是有意义的,则其保存在短期记忆里的份量会大大增加。Krashen提出了“i+1”输入理论,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缺少可理解输入,习得几乎不可能,可理解性输入量越充足习得越快[20~21]。Long也曾指出,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所有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特征,量愈大,学习效果愈好;反之,缺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则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谈不上学习[20~21]。
  根据上述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输入必须是可理解性的。然而,学习者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大大超过他们现有外语水平的知识。这些信息让学习者感到茫然,一头雾水,特别是那些低水平者。这些学习者拾到的只是几个零星的单词,他们接收的信息是支离破碎的,这样的信息可理解性较差,会给学习造成一定困难。就语法教学而言,如教学英语中被动语态时,全英语讲解可能会涉及超出学习者水平的词汇,这样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而且还带来了新问题,势必会造成学习者理解困难,费时费力,甚至还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此种情况下,教师适当利用母语进行讲解疏导,并用汉语中的“把”字句“被”字句进行对比,会起到拨云见日的功效,从而提高输入的质和量。就阅读教学而言,水平较低的学习者一看到通篇的外文就不知所措。如果用全外文讲解,这些学习者往往在教师讲解之后还是不知文章所言。这时教师能用母语讲解背景知识、关键字词和难句,就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图式联系,让学习者的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许多研究者进行了这方面探讨。Swain和Lapkin发现,通过母语进行语言输入有助于学生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从整体上促进外语学习[22]。Turbull[8]认为决定外语教学效果的不是语言的输入(input),而是语言的吸收(intake),而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会有助于学生理解特定的语法概念或词汇含义,使得有关信息更容易处理,从而促进语言吸收过程,把更多输入语言转化为吸收的语言。Tang在对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英语课堂使用母语的情况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在英语课堂上有限度地合理地使用母语并没有减少学生接触目的语,相反还能促进教学[23]。
  
  4母语可促进学习者的积极情感
  
  情感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等。这些因素在学习这一认知活动中对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的组织作用不容忽视,可促成知觉选择、监视信息移动、影响工作记忆和思维记忆。积极的情感会促进一个人的学习活动,消极的情感会阻碍学习活动。个体倾向于知觉学习内容中他喜欢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往往对感兴趣的内容监视准确,而忽视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焦虑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在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习的焦虑问题备受学术界的关注,研究者分别以不同语言的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侧重点以及研究方法不尽一致,但都得出一致的结果,即外语焦虑与外语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并且给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
  Krashen 也认为情感因素起着阻碍或促进输入传到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作用,学习者的焦虑越小,习得效果越好;焦虑越大,习得效果越差[20~21]。所以,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其语言作为学生接触输入的主要来源,必须符合两个条件:输入必须是要可理解的或和有趣相关的;同时教师应帮助学习者消除外语学习焦虑。
  教师语言或教材超过学习者现有水平和承受能力是导致外语课堂领会焦虑的主要原因。Nation曾指出,不使用母语会增加学习者的心理负担,会对外语学习者产生不利影响[24]。在班级教学中,学习者的能力和水平不一致,教师用全英语教学时只有一部分学习者能跟上,没有听说基础或基础较差的学习者想听听不懂,想学跟不上。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失去学习兴趣,不参与课堂活动,甚至对外语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对外语课产生恐慌而放弃学习。所以教师应适当利用母语来阐述学习者理解不透、吸收不了的外语信息,这样可以缓解学习者的焦虑感,能降低输入过程中由焦虑造成的不良影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王俊菊[22]在对山东一初级中学的调查表明85.6%的学生认为英语课上使用汉语心理上更为放松。在Schweers[25]的调查中,高达88.7%的学习者认为外语课堂中他们感到迷茫时母语能让他们觉得更轻松,更自信。
  
  5结束语
  
  总而言之,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完全避开母语是不实际的也没有必要,将母语逐出外语课堂是个巨大浪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母语,有意识地对比分析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以两种语言的相同而同之,以相异而异之,使外语语言规律在认知上得到强化”[15],尽量促进正迁移,克服负迁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帮助学习者更快更有效地学习。同时也应该注意,凡事都有度,要避免滥用母语。
  
  参考文献
  1Richard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 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3 周光明,程可拉.英语学习中的负向迁移问题扫描[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
  4钱敏.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之探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6,(2).
  5王建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迁移与失误[J].陕西工学院学报,1997,(1).
  6 Atkinson D.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J].ELT Journal,1987,41(4).
  7Elsa Auerbach.Reexaming English Only in the ESL Classroom [J].TESOL Quarterly,1993,27(1).
  8 Miles Turnbull.There is a role for the L1 in the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1,57(4).
  9陆效用.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正面影响[J].外语界,2002,(4).
  10L S Vygotsky.Thought and language[M].Massachusetts:The M.L.T.press,1961.
  1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主教育出版社,1985.
  12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13 程工.语言共性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4生安锋,赵玉荣.试议母语在L2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对L2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报,2005,(4).
  15 曾葡初.英语教学环境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6 王文宇.母语思维与二语习得:回顾与思考[J].外语界,2002,(4).
  17Kern.The role of mental transl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J].SSLA,1994,(16).
  18 郭纯洁,刘芳.外语写作过程中母语影响的动态研究[J].现代外语,1997,(2).
  19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0 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1985.
  21 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1994.
  22 王俊菊.助跑器?绊脚石?[J].现代外语,2003,(4).
  23Jinlan Tang.Using L1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J].English Teaching Forum,2002,(1).
  24Nation.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25Schweers C W.Using L1 in the L2 Classroom[J].English Teaching Forum,1999,37(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