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设计基础训练内容的改进

作者:秦崇伟




  抽象形式感训练应强调通过对写生物象的深入观察与感悟,使众多的造型因素分别得以提炼,对写生物象表面的特征进行深入的认识,从感性的体验升华到理性的控制,以便达到多元化、多层次的理解与表现。洞悉原物象潜在的多种变异意向,加强形式语言的视觉扩张与创造性表现,使审美层面向多维化延伸并发展。其思维特点是:将客观物象的实际存在状态进行整合与重组,使物象脱离原有的比例特征和空间秩序常态,通过形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演化,从而获得新颖的视觉感受,达到形式感训练之表现的目的。这种思维是一种源于对自然物象的深刻理解和对原形潜在变异的探索,通过形式的演变创造出新的具有物象本质特征的抽象形象。如:从物象结构的各种性质中引出意象的变化。虚拟的再造物象是抽象形式感训练的重要内容。在这里,物象的造型、三维空间的描绘,是基于对自然世界多元的、多层次的本质认识,然而却不同于自然造物法的配置,进而便获得富于创意的抽象形式表现。由此可见,增强抽象形式感训练的内容对设计基础训练而言更有实际意义。
  瑞士国际著名抽象主义大师保罗克利曾经说过“艺术并不仿造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笔者认为,不论对抽象形式感的内容具有怎样的认识,在教学上,都应该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物象,并将其合理的、秩序的、主次分明的用抽象的形式从自然的存在演化为意象寻究。学生可以用直觉判断的形式,通过自然物象所提供的线索激发新的领悟;也可以用类比及推理的方式,从类比中获取大量相关的视觉信息,从而达到从具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还可以用逻辑推理、判断、整合的形式,对自然物象进行理性的逻辑推理与整合,从而实现从常规到突变的跨越过程。
  
  4改进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国内各地方艺术设计类高校的设计基础教学方面来看,教改情况不是很乐观,毕竟现在有关抽象形式感训练的理论书籍很少,加上对抽象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各有千秋,所以设计基础训练方式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加之传统的写实训练本身具有浓厚的绘画艺术的倾向,使很多初入门的学生由此形成艺术家的发散性思维习惯,相对于设计专业所要求的细致准确是十分不利的,从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方面来看,难免有南辕北辙之嫌。所以,只有针对设计基础中传统写实训练之弊端,进行必要的、大胆的改革与尝试,才能在具象与抽象两者达到有效结合的同时,强化后者,使设计基础训练内容的改进得到真正有效的控制。
  设计基础训练具体内容的改进,一直是国内各大艺术设计类高校重中之重的教改问题,笔者凭借十年来的基础教学经验,以及近几年与国内一些名校名师的近距离接触,在设计基础教学的内容的改革方面小有收获,并在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设计基础训练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基础训练内容,作为身在其中的“拓荒者”,我们的责任不容质疑,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改革将越来越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