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红英 吴 越




  [摘要]这次调查采用测量法、访谈法对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考察了大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在年级、性别及专业上的差异,以及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教育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业成就,差异,使用。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6-0483-04
  
  0引言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方法、规则、技巧及调控,是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如何与其学业成就有密切关系。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大多指向中学生,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并不多见。事实上,大学阶段正是个体形成有效学习策略,特别是专业学习策略的重要时期,不同的年级、专业所具备及使用的学习策略也不尽相同。笔者在教育实践中也发现: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与使用也日益重视,但其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也是许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完成学业的原因所在。开展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对促进大学生有效的学习,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目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研究方法
  
  1)被试。根据分层抽样原则从西安理工大学文、理专业各年级抽取大学生共843人,其中:男生452人,女生309人;一年级364人,二年级142人,三年级132人,四年级123人;文科272人,理科489人。年龄范围:17~24岁;
  2)工具。采用河南大学杨易编制的《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量表》。该量表针对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状况编制,共有49题,包括四个分量表,采用五点记分法记分,分别测量学习策略四个因子:F1元认知策略,F2情感策略,F3认知策略,F4资源管理策略。本研究在正式施测时测得的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Cronbach €%Z系数均大于0.70;
  3)实施。使用统一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实发问卷843人,回收问卷821份,后获得有效问卷761份。之后对少数学生进行访谈。所得数据用SPSS11.0处理。
  
  2研究结果
  
  1)年级差异。为了考察大学生在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做一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元认知策略外(p>0.1),大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及其它三因子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p<0.05)(见表1)。
  
  进一步考察差异来源,对大学生学习策略以及各具体策略使用的年级差异进行多重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所有项目P>0.05)。如表2所示,各年级在学习策略总体及各因子上均存在差异;
  2)性别差异。由表3可知,男女大学生在总体学习策略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各因子进行t检验,也只有资源管理策略在不同性别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得分略高于男生;
  3)文理专业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总体学习策略上也不存在差异。但在情感策略、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学生在这三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理科学生(见表3);
  4)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相关分析。由于各专业、各年级大学生所学课程不同,本研究采用秋季学期学业奖学金获得情况作为学业成就指标进行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如表5所示,学业奖学金获得与否与学习策略总体及其各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获得学业奖学金的学生在学习策略总体及具体学习策略上都优于没有获得学业奖学金的学生。
  采用肯德尔相关进行相关分析。由表6所示,学业成就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广泛正相关。
  
  3讨论
  
  3.1年级差异分析
  四年级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无论是总体,还是各个因子都呈现较低水平,这与四年级大学生正面临强大的就业压力,在学习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有关。从一至三年级大学生学习策略得分中可见,元认知策略是逐年提高的,但差异并不显著,而其它三种学习策略因子则均表现为一、三年级得分较高,二年级得分较低的情况。笔者认为一年级大学生刚刚由高中升入大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较之中学阶段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对大学学习有一定的新鲜感与好奇心,为了适应新的学习内容,都尝试使用多种学习方法,所以在学习策略使用上出现使用种类较多,水平较高的情况。如在认知策略的择用上,就尝试选择多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寻找自己在大学学习中的适应策略。三年级大学生开始了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专业教师也会在学习技巧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所以出现类似一年级学生的情况。而二、四年级大学生已经渡过了课程适应期,开始熟悉目前所学课程,有了自己习惯使用的策略(当然这种策略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所以在学习策略使用上表现为择用单一。而且根据访谈结果,二年级大学生学习动机最不强烈,这也是导致他们学习策略水平使用不高的原因。
  3.2性别差异分析
  男女大学生在资源管理策略上呈现出显著差异,说明女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意借助一些外在辅助手段来帮助学习,如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寻找适合的学习环境,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等等。虽然,男女大学生总体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并不呈现显著差异,但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这也可以说明女大学生在学习中比男大学生更为用心。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上还存在一些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女生要想获得和男生一样的成功和成就,就要具备优于男生的实力。
  3.3文理科差异分析
  笔者认为,理科学生认知策略水平显著低于文科学生主要表现在具体学习技能运用水平比较低。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主动性较少;同时也与理科学生学习负担较文科学生重有关,文科学生有较多时间可以来调整学习策略,使用多样的辅助性策略,如及时调整学习心态、注重交流等。
  3.4学业成就与学习策略及关系分析
  奖学金获得者与非学业奖学金获得者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比较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学习优秀者更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能够批判地接受新观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用多种学习方法,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心境及与外界的互动。同样,相关分析也表明学习策略的每一因子都对学业成就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这说明对认知活动进行有效调节是大学学习的关键,其次便是学习的具体技能与方法的使用。因此,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水平越高,学业成就也越高。
  
  4建议
  
  本次调查发现,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是具有一定学习策略知识的,但对如何有效选取和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却十分盲目。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他们只重视课堂知识的学习,满足于考试合格,不重视对知识的深加工以及学习资源的配置,对于巩固知识的办法没有较好地掌握。因此,培养大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技能意义重大。然而,从目前各高校现状看,这方面的工作与教育目标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对高等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
  4.1传授学生学习策略有关知识
  在本次调查中,许多大学生对学习策略都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刚步入大学校门,对大学快速、丰富的学习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许多学生都在尝试使用自己所知的学习策略,以应对当前的学习。然而,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影响了学习热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贯穿学习策略的指导,或是专门开设学习策略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对大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十分有益的。特别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习策略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培养他们面对不同情景择取有效学习策略的能力,甚至创造新策略的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