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论教师管理柔性化
作者:胡 蓉
[关键词]教师,管理,柔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6-0493-03
1教师管理柔性化是教师职业生活走向完满的重要选择
教育的真义是使人幸福。这里的幸福,不仅包括学生的,更包括教师的。教书育人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爱的活动,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曾几何时,教师职业被赋予了多少华丽的礼赞之词。教师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一度扮演着圣人的崇高角色。然而,今天不少教师对于自身的职业满意率低,缺乏自豪感,存在职业倦怠和弃教改行的念头,压力重重,身心疲惫,激情缺乏,意义失落,像挥之不去的烟尘,模糊了三尺讲台的神圣和风采。总的来说,以使人幸福为己任的教师,生活得并不如意,并不幸福。教师的不幸福折射出当今教师的职业困境,教师伟大的光环在现实中逐渐褪却,导致了今天教师职业倦怠的凸显。
从管理学角度深思教师职业生活的状况,不难发现,长期的刚性管理是教师不幸福,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科学管理运动以来,刚性管理就以其行为性、高效率、操作性强等特征为人们所接受,并得到广泛运用。它通过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来实施,强调的是有效的组织机构、周密的工作计划、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严厉的奖惩和强制纪律。在教育领域中,在行政化的教育管理体系之下,往往以任务为中心来实施对教师的管理,强调教师工作量的完成状况。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异化成工作机器,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并非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并非将教育当作一种自己生命活动展示的事业,而只是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很少有生命的激情和快乐体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同样是被控制者,“每个教师都是现实生命的存在体,原本有各自的意识和特性,对世界有不同的理解,他们应该有发言的权利。然而这种重‘控制’,轻‘理解’,重‘目标’,轻‘过程’的教育理念,实质是对教师生命及其作用的另一种忽视”[1]。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民主化不仅仅唤醒的是学生的民主意识,对教师来说,更有巨大的实践意义。毕竟,教师是国家教育的希望。在职业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服从一定的规范,更要通过教育追求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塑造真正的人、完整的人,教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把教育当作一种生命活动的展示,当作生命活动的一种折射,在教育活动中不断体现生命的超越性,才能引起教育对象——另一生命的超越性不断涌现,这样的教育才是真诚的,才是本真的教育”[1]。
因此,教师管理柔性化是未来教师管理的重要选择,是对管理活动中见物不见人误区的矫正。
2教师管理柔性化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值得肯定的是强调教师管理柔性化,并不完全否定刚性管理,而是要求在刚性管理所确定的管理框架基础上尊重人的价值,人的选择和思想、情感。
教师管理柔性化是指在教师管理中采取随着时间、外部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反应敏捷、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其本质是在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等特征[2]。注重的是对教师价值观的引导和启迪,使教师自觉地以实现学校目标为己任,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服从于学校目标,激励和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校的综合素质与实力,以期实现学校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强调教师内驱力的激发。柔性策略要求管理者尊重、关心教师,关注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依赖于每个教师发自内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教师心理上产生内在驱动,只有当组织规范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认识,组织目标才能转变为自发行动,这时内在驱动力、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
其二,过程性和长效性。柔性策略要求教师把外在规定转变为自身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行动,这一转化是一个矛盾冲突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与学校组织规则之间相互调适的过程。毕竟,教师存在个体差异、文化层次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同时,学校组织制定的规则也有一个不断提高科学性的问题。实现这种转化,需要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而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强制执行,这也是柔性策略的精髓思想。当二者之间协调一致后,外在的管理规则对教师就能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3教师管理柔性化的实践策略构建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3]。因此,教师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也是不一样的,它是面对人的管理活动,也是为了更好地去培育人的管理活动。对于人的尊重应该成为管理者在教师管理活动中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教师管理柔性化的要求。那么,如何去实践柔性化的管理思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营造柔性化的环境
对于教师来说,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使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育人的工作中去,必须营造一个柔性化环境,这样才能不断激发教师的情感,并升华为热爱教育、甘于奉献的高境界和强烈的事业心,使教师学会调节,化解不利情绪,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教书育人的强大动力,不断进取。
1)实现规章制度的柔性化。规章制度历来是刚性管理的代名词,长期以来,管理者都是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教师行为的。事实上,规章制度不仅有约束和规范的功能,还有引导和奖励的功能。好的制度不仅可以规范个别素质不高的教师的行为,保护大多数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而且可以有效地引导和激励教师有效地工作和学习,并不断的去探索教育教学问题,实现专业发展和生成。
教师工作有其特殊性,除教学外,还要备课、了解学生等,这些工作不是待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但很多学校都采取跟班守班坐班制,教师的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因此产生心理疲劳和职业倦怠感。在规章制度中加入柔性因素,体现人文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如考虑到教师自主性特点及工作自主的需求,实行可伸缩的柔性工作制。柔性工作制把工作时间分为柔性工作时间和核心工作时间,突破了时空限制。在柔性工作时间段内,教师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工作的具体时间和方式,自由选择上下班时间。核心工作时间段是员工必须到班的时间。这种制度更吻合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也更能够为他们所接受,并不会影响制度本身的作用;
2)建立柔性化的激励机制。“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20%~30%,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4]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中,激励的主要形式是物质奖励,而物质激励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与传统的重物质金钱的激励措施相反,柔性化激励是把教师的个性考虑在内,从他们的需求出发,以成就和成长为重点的激励。毕竟,教师是有情感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更注重的是高级需求,即“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教师管理者必须能够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激励,寻找真正的激励因素,发挥教师的潜能,使他们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自觉地从学校利益考虑问题,自愿地与管理者一起兢兢业业地为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具体来说,柔性化的激励方式主要有精神文化激励、信息沟通激励、培训教育激励、工作激励、职业发展激励、知识资本化激励和组织结构扁平化激励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