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教学价值论研究综述

作者:许 萍




  
  2.3价值行为
  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两个主体,即教师和学生,究竟哪个主体的活动对于教学价值的实现起决定性的作用呢?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然是学生主体的活动对于教学价值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生主体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教学价值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以及教师主体的价值活动。但是现在,因为教育的功利性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不光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价值的主体,还抹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自主性、自为性,那么,即使价值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价值主体也不能够根据这种需要开展自主性的活动,设计活动的方式,参与活动全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的价值。因为,“教学内容从书本中的存在到学生头脑中的存在的转化,是在学生价值性心理活动的支持下由学生的认识性心理活动完成的;从学生自己的身心素质变化发展看,没有学生自己的积极活动,他们身心素质的任何变化发展都无从谈起;从学生的智能素质变化发展看,没有在知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即他们只是坐着干瞪眼地听教师的灌输,不开展思想活动,不质疑、不问难,不动手、动脑、动口,他们也不能获得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6]必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由思考和讨论、自主性地学习,这样才能产生有价值的行为,才能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联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发展,发挥出主体的作用,同时实现教学的价值。
  
  2.4价值取向
  教学价值取向也就是所说的教学的本位价值。顾名思义,本位价值就是教学所有价值中最根本、最核心的价值,是教学其它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教学的本位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但是现在知识中鄙视满足学生兴趣的知识、能力上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忽视个性而衍生的。导致忽视个性培养的原因除了理论宣传不够、操作存在一定困难、现实价值不明显之外,更有其历史传统与社会现实的原因。从历史来看,我国文化传统中历来有鄙视个性张扬的习惯,“上答不敢有疑,上不答不敢以诌”权威崇拜现象、“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的秩序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文人心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的道德准则,以及安命不争的宿命论、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温良恭俭的处世方略、婉转含蓄的表达方式等等,都表现出极低的外倾性特征,使得个人特质无法得到表现,个人弥散于集体或众人意志之中。这种文化心理特征反映到教学中,形成我国传统教学价值观念中忽视个性培养的特点,并成为现今忽视学生个性的根源[20]。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不能充分展现,甚至有时候会受到压抑,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教育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越来越突出,给学生的自主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国家、学校用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向家长汇报学生能力的依据,“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正因为赋予了教学以工具性和功利性,价值取向才会产生如此的偏颇,教学效果才会适得其反。
  不同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西方受人本主义思潮,以及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重视教学的人本化和实用性,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同时教师获得专业化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个人本位的教学价值取向应该有所抬头。教学不应该求短效,而应该求长效。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学生一种知识,一种技能,而是要传授一种能力。教学应该将实用性与人本化相结合,才能获得最大的价值。“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好像是一个月饼模子中烧制出来的月饼,没有差异性,没有创新性,更没有学生自己个性。当前我国轰轰烈烈进行的教学改革,就是要在更大的程度上释放学生,让他们挣脱束缚的枷锁,自由自在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个性,这将是一项漫长的、全面的、系统的、长效的工程。当然,提倡重塑教学的本位价值,并不表示可以忽视教学的其它价值,比如知识价值等等,只是冀以通过对教学本位价值的重塑,全面、完善地实现教学的价值。
  
  3对教学价值论研究的展望
  
  鉴于上文中提到的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关于教学价值论研究方面的问题,研究者们力图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教学主体不再以教师为唯一,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提升;教学价值的取向上不再以功利性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教学的主要价值所趋;教学价值评价的标准也在逐步从单一化走向综合化、全面化,评价更客观、系统;学生主体行为得到认同和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实践研究和探索能力得到发展,保证了教学价值的实现;正因为如此,教学的本位价值才得以真正体现,国家、学校、家庭和个人才能以开放、综合、系统、全面地眼光审视新型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的教学价值,让教学活动体现出自己原有的目的,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学生成绩和教师绩效的增长。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后现代思潮充斥教学观念的今天,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目标,树立教学要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信念。教学要开放,要适应生活,从生活中来,走入生活中,从生活的角度看待教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在内的一切活动,都是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不是以线性呈现,而是时时处处体现着非线性。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应该不仅仅是预设的,但没有预设也是不行的,在预设的前提下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目标,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切身发展需要。教学内容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内容来源于生活,体现和反映着生活,在生活的世界里找到教学的实际内容,教师应该不光局限于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更应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检验知识、发展知识、创新知识。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式应该多元化,在改进内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引入外部评价机制,建立学生档案袋,综合性地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后果,等等,同时,取消教师绩效考核与学生学业成绩挂钩的现象,从教师的课堂表现到教师实际生活的考察评价教师,德、智、体、美、劳综合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评。只有将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教学价值之所在,之所向。
  教学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教学反映了生活,同时也改造和完善着生活。追求合理价值性的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建构合理师生关系,发挥教学价值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美好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广君.教学存在的建构交往观:内涵特征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2001,(6).
  2张广君.本体论视野中的教学交往[J].教育研究,2000,(8).
  3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郝文武.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陈梦稀.教学价值辨析[J].湘潭大学学报,2004,(8).
  6张志亚.关于实现教学价值问题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2,(2).
  7李长吉.论教学价值观念的功能[J].课程教材教法,2002,(6).
  8王凤玉.教学价值:结构性分析[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6).9张广君.教学存在的本质透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9张广君.教学存在的本质透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10高德鸿,熊匡汉.实现教学基本价值的要素分析及努力方向[J].教育评论,2001,(6).
  11李长吉.教学价值如何实现-关于教学价值获得方式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4,(6).
  12和学新.主体性教学:内涵和特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9).
  13 石云霞.当代中国价值观论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14马志政.哲学价值论纲要[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15李连科.哲学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6李长吉.关于教学价值评价观念的调查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4,(5).
  17滕晓梅,袁玉玲.学习先进教学模式建立独特教学文化[J].职教通讯,2002,(2).
  18李长吉.教学是为了谁-教学机制主体观念现状调查与分析 [J].上海教育科研,2003,(4).
  19关文信,单余岱.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及标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0).
  20李长吉.教学应以何为本-关于教学本位价值观念的调查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3,(11).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