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高校学困生:现状、成因与对策
作者:李玉环
2.4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平均水平,影响学习成绩
导致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调查发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多数学业困难学生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中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自我效能感偏低、错误的成败归因、自控能力欠缺、不良的个性等心理因素是极其重要的内在原因,由于各种原因,自己排解不了,又难于主动求助,被某些心理问题所困扰,严重影响到学习和日常生活。部分同学虽具备学习能力,但个性倾向不良,动机模糊,自控能力较差,敏感、易疲劳、错误的成败归因等也会影响学习效率,制约学业成绩。
3解决对策
3.1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唤醒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需要源于生活需要,当生理或心理上体验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产生学习需要;当他感到所学知识不是自己生活所需要的,即不知道知识的用途和价值时,或认为没有用途和价值时,就不会有学习需要。唤醒学习需要,就要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价值,学习的价值来源于生活的价值和生活态度,即人生价值观。当学生能够把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时,就能推动学生产生学习需要,进而激发学习动机,自觉地学习。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所以唤醒学习需要,就应该从根本上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意义的教育,把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内在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承担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起码责任,严格自我管理,培养健全人格,才能使学生有可能产生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将社会外部需求转化为个体内部需要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2提供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等心理帮助,提高学困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新生入学后进行心理普查,特别关注重点人群。在新生入学之初,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对测查中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与特别的关注,进行专业的心理诊疗和辅导,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重点人群,重点关护,长期跟踪,适时帮助,全面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抵御不良诱惑,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良好的心态完成大学学业;
其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塑造健全人格。高等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设立相应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化解心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再次,定性和定量测查相结合,及时把握学困生的心理问题。采取面对面的访谈调查和心理量表工具测查相结合的方式,找出影响学困生学业的基本心理问题以及对学习的影响程度,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和问题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提供帮助,有效地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学业进步。对学困生除给予适当的心理帮助外,同时给予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提高心理援助效率。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在不同的学生那里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不同问题,即使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学生那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针对个别问题和不同特色的问题,要提供个案咨询和个别治疗等个人方式,进行心理援助。而对于多数同学的同类共性问题,要组成心理辅导小组,进行团体辅导,提高帮助效率;
最后,挖掘社会资源,扩大心理支持,增强抵抗心理问题的能力。心理问题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学生个人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现实压力和无力解决困难处境所引发的,而心理问题的发生反过来又会使个体的社会功能受损,加剧心理问题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心理援助时,要注意引导学困生利用各种社会支持力量,汲取精神力量,化解不良的情绪,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取得广泛的心理支持,构筑抵御心理问题的支持网络,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关注学困生现象,有效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的学业困难状况,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而且对于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丰富人才培养实践,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
3 袁连生,王善迈,崔邦焱.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计量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2005,(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