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定量分析
作者:安 敏 于晓斐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定量分析,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2-0114-0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高等教育的需求持续大幅度地上升;二是确保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如何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则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的教学形式主要就是课堂教学,20世纪80 年代末以来出版的教育评价和教学论的专著和教材大都包含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1],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成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
所谓评价即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价值判断过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即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系统地收集课堂教学活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我国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从50年代开始在前苏联(主要是凯洛夫)教学理论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系统[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人才培养规格和类型日益多样化,高等教育的质量和质量标准也必将发生转变。近年来,受西方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影响,我国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究竟现状如何?本文将利用文献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考察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近十年的研究状况,对当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1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以1996~2006十年间所发表的有关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以CNKI作为主要统计源,并检索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补充文献资料,由于这两个数据库文献报道量大、收录全面、来源广泛,因此基本上能够代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现状的概貌。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关键词和篇名/关键词途径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博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4篇,删除重复文章3篇,无效文章(内容为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3篇,最终检索结果为138篇,把这些数据导人SPSS逐一建档,栏目包括:作者、题名、工作机构、刊名和出版年。最后,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所得数据在以下各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并且对研究对象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主题进行了质化分析。
2结果分析
2.1文献量及发表时间分析
1996~2006十年间发表的有关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文章数目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1)从1996~2006年十年间,我国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文献量基本上处于增长状态。1996年仅有研究文章1篇,2004年以后每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均在20篇以上,这说明从2000年以来.我国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态势,目前正方兴未艾,这与目前我国重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我国从2003年正式进行5年一次的普通高校教学工作评估,基于此,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也逐渐火热;
2)2000年以来,出现了专门研究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硕士和博士论文。
2.2文献著者分析
2.2.1核心作者分析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138篇论文出自282位作者,其中发表4篇的作者1人、发表3篇的作者3人、发表2篇的作者3人、其余的作者均只发表过1篇,发表2篇以上的作者有7人,占作者总量的5.6%,可将这些作者看作核心作者。作者的具体情况(仅列发文2篇以上者)见表1。
由表1看出:
1)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术论文的核心作者多为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另外还有其他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存在兴趣;
2)关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高产作者并不多,专注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科研人员不多。
2.2.2著者合作情况分析
论文合著是科学技术研究中的普遍现象。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作研究可以发挥群体智力和优势。在知识结构等方面互相取长补短。137篇论文中8人、6人合著各2篇,5人合著3篇,4人合著10篇,3人合著23篇,2人合著36篇,其余为1人独著,具体情况见图2。
对图2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1人独立完成的论文占多数(44.5%),可见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以个人独立进行的为多;
2)合著的文章中,特别是3人以上合著的文章对采用利用数理统计工具研究为多,这说明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量化研究,特别是对技术上的研究有一定的难度,工作量大,需要在多人合作的基础上完成。
2.3期刊分布情况分析
对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为文献搜集和管理提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还可以了解各刊物的办刊特点,指导刊物发展。本次统计论文共138篇,来自104种期刊,这些期刊主要包括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及其他领域的相关期刊,其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由表2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
1)前5种期刊发文篇数均在4篇以上,占总论文数的34.79%,按照布拉德福定律,如果把期刊划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离散区3个区,发文5篇以上的期刊3种,为核心区,共发文16篇;这三种期刊均为医学教育类的期刊,可以视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期刊,然而前三种期刊均不属于高等教育的核心期刊;
2)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关于医学教育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文章占文章总量的25.5%,而且由表2可以看出,在发表2篇以上的17种期刊中,医学教育类的期刊占7种(41.2%),这从侧面反映出医学教学更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际上早在1989年,中国医科大学等12所医科大学就协同开展了“高等医科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4量化研究方法分析
尽管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探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绝大多数是思辨的结果,偏重于概念的推演、阐释,而较少注重教育调查、教育统计和教育实验,而且不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然而在课堂教学评价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强调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对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有着极强的引导作用[3],越来越多的量化研究方法被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之中:
1)模糊数学法。模糊数学法是使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来得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论的一种方法。其成功应用,关键在于正确规定模糊评判的论域和合理构造模糊评判矩阵。模糊评估方法应用于教学质量的评价,简单易行,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状况做出客观、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价,是目前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最广泛应用的量化研究方法[4~6];
2)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首先引入到教育评估领域,用以确定权重[7]。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和实用性,是针对多层次、多目标规划决策问题的有效决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在专家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严密的数学方法尽可能删除主观成分,并根据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来检验权重的合理性,使权重更符合客观实际并易于定量表示,从而提高模糊综合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