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心理机制

作者:郭树航 张文林 赵志强




  保证作用。接受主体的接受活动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除受到接受客体的刺激之外,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造成接受主体注意力分散及冲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具有单向加工的特点。接受主体依靠意志调控接受主体的注意力,排除干扰,以保证从事接受活动的心理矢量指向接受目的。此外,接受过程中各个环节常常存在着认知、践行等方面的困难和阻力,特别是在反馈调节环节中如果受到负面反馈,则更容易使接受主体失去信心。坚韧的意志帮助接受主体保持信心,而意志品质较差则容易造成接受活动停滞不前;
  调节作用。意志对接受的调节主要体现在对情感的控制作用,即通过自制力控制情感的波动。情感是影响接受行为的重要因素,情绪的好坏,情感的充足或缺失,都对接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坚强的意志可以帮助接受主体克服在接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落情绪,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感,正确地分析和对待目前所处的困境,扭转接受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局面;
  能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作为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其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具有对接受客体能动接受的特点。能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首先表现为自觉的接受,这种自觉就需要接受主体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主动地去迎接困难,克服困难;其次,接受主体对客体的接受表现为整合作用。在整合过程中,接受主体要通过一定的接受图式,对接受客体进行建构与重构,这一过程具有复杂性、反复性,需要接受主体意志力提供保障;第三,接受主体能动性还表现在创新地进行接受活动,这种创新需要突破原有的接受图式和认知水平,这一过程更需要勇气和动力,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不能实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就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接受。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研究接受主体的心理特征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接受活动,进而有效地优化接受心理,预防不良接受心理的产生,对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在这一框架内进行接受心理的研究,要坚持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接受实际结合起来,避免直接套用心理学的原理,否则就像国际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如果相信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就犯了天大的错误。”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2阴国恩.普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92.
  4 毛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作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