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后现代文化对青年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作者:宋德孝 闫方洁
2.2社会根源:现代文明之压抑和异化的极端反应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面: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表现为人的欲望冲动,自我表现为与理性相关的现实约束,而超我体现了社会道德规范对本我的限制与对超我的超越。其中,本我追求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因此人类文明化的过程就是现实道德规范对本我追求快乐的压抑过程。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展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崭新的社会形态,然而这种高度文明的社会更是对人的压抑的强化过程。与此同时,正如哲学家马尔库塞指出的那样,随着现代化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工业开始对人进行全面侵略,它强化人的工具性而蔑视其主体性,人作为价值主体的地位遭到严厉的挑衅。人的理性尤其是科技理性的绝对强化导致了理性本身的非理性化,作为主体的人濒临灭亡,现代社会中的人都异化为单向度的人。用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弗洛姆的话说:“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看到的异化,几乎是无孔不入,异化渗透到人与自己的劳动、消费品、国家、同胞以及和自身的关系之中。”
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在面对各种社会压抑的同时,还要面对青年群体特有的各种压抑。生理的困扰、社会初涉的不易、学业的压力、感情方面的困惑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成长期问题编织了一个从天而降的大网,罩在青年的头上,使他们艰于呼吸,无从释放。
充满异化和压抑的现代社会一方面蔑视着人们的价值尊严,一方面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抗,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就同这一反抗不无关系。后现代主义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理性主义,颠覆传统价值,这一号召立即得到了亟待宣泄的广大青年的热情拥护。于是,不顾一切的反传统、反理性观点虽然一方面给予了青年们巨大的革命力量;另一方面却使其陷入了极度的革命热情之中,不能明辨后现代积极和消极两面性影响,从而走向了迷失之境。
2.3主体根源:青年期统合危机与反叛特质
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在其心理社会期发展论中指出,青年期是人格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期,这一时期青年遇到的发展危机称为统合危机(identity crisis)。这一时期的青年面临学业、适应社会、生理认知、重建价值判断等各种压力,往往不能自我统筹,从而迷失自我。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是人类八个生存时期中的第五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人自身处于急剧的身份转换期,并在此期间基本确立自我的生活观念。但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人不能用骤变的方式适应急剧的身份转换,并因此产生一系列的心理躁动,加之青年期嬗变的生理因素,最终导致这一时期的人——青年往往处于无法自我统筹的紊乱状态。后现代主义本身具有的颠覆性与革命性特质与青年期统合危机不谋而合,为青年发泄各种压抑因素提供了合理性基础,终而使得青年在这一文化形式中开始迷失。
青年的反叛特质也就是指青年成长期固有的反叛心理与标新立异特性。成长期的青年处于向半社会人或社会人过渡时期,面临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面临各种各样的价值标准,不能自我判断,迷失于价值判断之中。他们往往借助于独特的自我表现和个性展示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见解,常常移情于自己偏爱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价值关注,并认为这些行为就是标新立异,从而就是实现个体身份确认的最佳方式。例如,一些青年盲目崇拜明星,并以能够崇拜与别人不一样的明星来显示自己品味的独特,希冀将身份确认的过程移情于明星崇拜之中;有的青年甚至为了能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做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悖之事,直至以身试法,例如以对抗师长示孤高,以谩骂粗俗示个性,以争抢械斗示英勇等等。
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年的“反叛”提供了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主张反中心、反基础主义,主张非标准化和非统一性,这些理论主张恰恰适应了处于成长期的青年追求叛逆的心理。于是,很多青年不加批判地将后现代主义这些价值见解作为了指导自己行为处事的“指导思想”,并因此更进一步助长了自己特立独行的行为作风。
3关于后现代文化对青年负面影响的对策 分析
通过对青年在后现代主义文化中迷失的分析,笔者发现,青年本身价值判断能力差,后现代理论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不合理状况的存在是其三个重要原因。因此,关于如何消解后现代主义文化对青年的负面影响,相应也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教育救治、文化救治与社会救治。
3.1教育救治: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期是个充满诱惑的时期,各种各样的事物吸引着青年们去触摸和涉足,很多青年常常失去了判断,仅靠自己并不能判断孰是孰非,孰好孰坏。因此,提高青年的价值判断能力不仅反映了一道生理学难题,更反映了对教育之教化功能的考验。
针对很多青年一味追求现实的物质享受,沉迷于当下的快乐,却丧失了远大的理想信念,不相信未来,只为今朝的状况,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使青年建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懂得生存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与此同时,要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青年文化建设,加强青年的精神文明建设,使青年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文化素质与文化鉴别能力。
加强青年教育要吸收各国优秀的青年教育思想,同时要结合我国青年教育长期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要创造既有民族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的青年文化。因此,要辩证地对待各种青年文化资源,吸收精华的思想为我而用,甄别糟粕的思想为我所弃。
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构建多方位的教育体系,利用多种类型的教育主体开展工作。学校作为基本的社会教育单位,是实施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要在加强学生学识和技术教育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广泛开展多方位的德行教育与社会知识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等也是加强青年教育的重要平台,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扮有不可忽视的角色,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3.2理论救治:加强对后现代理论的批判研究
后现代理论作为西方社会广泛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想,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之后立即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尤其影响了年轻人。如何吸收后现代理论的积极因子,抛却其消极因素,从而引导青年加强对后现代主义理论全面认识,这就需要对理论本身进行一分为二的批判性研究。
一方面,处于成长期的青年本身需要批判精神,我国青年的批判精神不是太多了,而恰恰是太少了。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需要各种新精神才可以让自己的热量越来越强,后现代理论本身具有的革命精神可以为青年所用,用以作为批判的武器对一切世俗丑恶进行批判;另一方面,由于青年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后现代理论本身具有的破坏性因子,则需要加强对青年学习后现代理论知识的指导。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青年学习新的社会理论,不宜用权威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而应以民主的、对话的方式加以引导。
3.3社会救治:贯彻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为青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和谐的一面,许多社会问题也因此凸现出来,青年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社会竞争压力、学业压力、精神压力以及生理困惑等各方面问题困扰着青年,导致许多青年常常付诸极端的行为方式,后现代主义成为了他们极端行为的指导理论之一。如何对青年进行社会救赎,这是青年教育中重要的环节。
因此,要贯彻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将人的尊严和幸福放在第一位,将青年的良好成长与快乐放在第一位。要警惕万物皆商品的危害,警惕商品拜物教的抬头,尽力消除社会异化对青年成长的危害。因而要对青年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使其建立正确的商品观念与财富观念。与此同时,要加强对青年文化商品市场的管理,加强对报刊杂志、广播影视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管理,建设健康有序的青年文化市场,从而,使得青年能够在良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美]凯尔纳,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2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3[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4姚大志.现代之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5苗凡卒.新人类[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
6 理伯卡E卡拉奇.分裂的一代[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