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中部崛起视野下江西省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研究

作者:邱小健




  
  3.2创新教育融资制度,建立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江西省教育投资来源结构主要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学杂费两部分构成,其中政府拨款占了大头。2003年以来,政府拨款占教育投资总额的比例,每年都超过了50%。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学杂费、社会力量办学经费、社会捐集资、其他教育经费的比重分别是51.64%、23.53%、11.10%、0.41%、2.82%。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学杂费两项总和占了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的3/4,比例达到75.17%,成为主要经费来源[5]。社会力量办学经费等投入所占比重过低,远未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格局。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教育投资体制,以建立多元化主体投入的投资新制度。政府应制定各种政策,创设有利环境,鼓励企业、团体、私人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来江西投资兴校,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民办教育,逐步形成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所强调的“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政府可以通过融资制度的创新,允许在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采取包括增加教育税、设立教育基金、发行教育彩票、开办教育保险等在内的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方式,吸引社会资金,以促进江西教育事业发展。此外,应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为教育事业集资捐助,努力使捐赠成为江西教育经费投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3.3优化教育投资的分配使用结构,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切实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是解决江西省教育经费不足的两个重要方面。应该看到,江西教育经费既有严重短缺的一面,也存在着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比如,学校布局不合理;学校规模过小;学校和教育机构臃肿、冗员较多;高校专业重复设置、实验室重复建设、机器设备重复购置;教学科研设施利用率不高。等等。因此,在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教育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优化教育投资的分配使用结构,提高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应采取“明确重点,照顾一般”的投资分配原则,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有效地解决教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其中,应把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国民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教育投资的重点,尤其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比重。对于非义务教育,教育投资的分配也应按学校性质、科类等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比如,重点的学校或专业,在教育投资上应给予重点保证;师范院校是“教育工作的母机”,在投资上应给予特殊照顾[6]。在教育经费使用方面,应确定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适当比例,在保证人员经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公用经费在教育事业费中所占的比重。总之,教育投资的分配和使用,要尽可能做到合理、优化和高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效,从而提高整个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孟建柱.在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02-05-28)[2008-06-06].http://www.people.oom.cn.
  2 方春英,等.江西省及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现状比较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12):37-40.
  3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63.
  4 潘艳平,等.江西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7,(11):320-321.
  5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2004~2006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6马佳宏.西部大开发视野下的教育投资体制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21-2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