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我国高校学习改革、学习素质教育与教学思想创新30年纪要

作者:林毓锜




  [摘要] 从建国初期至1978年间,我国从未有过真正的“学习改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将一些高教工作者从旧的习惯思维中解放出来,他们看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潜力远没发挥出来,对旧教学思想进行了扬弃,创新教学思想,克服长期轻视“学生”与“学习”的片面性,对学生进行崭新、系统的学习指导、学习素质教育,提出了“学习改革”的命题和创建“大学学习科学”的理论使命。30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思想,出现了崭新的学习指导、学习素质教育的丰富实践,出现了一批批重教重学、爱国爱生、敬业创新的高教工作者。这些学术思想、这些丰富实践、这些敬业创新者的精神,都可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者的参考。
  [关键词] 学习科学,教学思想,学习改革,学习指导,学习素质,重教重学。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08)06-0471-09
  
  本文试图记录一些史料,并从史实出发,运用“两点论”,将30年来高等教育的教学观、教师观与学生观的创新、学习改革的发展思路以及学习素质教育(学习指导)的实践与相关的科学研究,从学术发展、实践发展与爱国爱生敬业创新精神等三个视角,粗加梳理,作为承前启后的参考。
  我国高等院校的学习改革,是自主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它是关心祖国命运、关爱广大学生、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开拓创新的众多高等教育工作者,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指引下,历经困难历时多年共同开创的。
  然而学习改革的先导、成功的前提是对旧教学思想的扬弃,即创新教学思想;而学习素质理论是教学思想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改革的核心思想。这非常重要,也来之不易。
  
  1 发展阶段的回顾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实际包含密不可分的教改与学改(学习改革),其中学改又处于基础地位——因为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决定于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学习改革的主要基础又是什么?是广大学生学习素质(即关于学习的基本品质)的升华(对于高校学生是高等学习素质的升华)。学生学习论(学生学习学)的实质就是“学生学习素质论”,它是学习改革的核心理论,是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学习指导的内容丰富多样,以适应对象的不同、针对问题的不同和时代与条件的变化,甚至可包含创业指导,然而其基本内容是学习素质教育。
  我国高等院校的学习素质教育、学习指导以至学习改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教学创新。1993年,高等教育理论家潘懋元先生在《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一文中曾预言,“在当前高等教育着重于宏观体制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忽视微观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情况下,‘学习论’的研究异军突起,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将起积极的作用。”
  中国高校开创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相关教学思想、开展学习改革,从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里,经历了分别大致10年的三个阶段:
  1)孕育期(1978~1987年),即教学思想创新与形成学习素质理论的孕育阶段。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催生了高校的学习指导、学习素质教育与教学思想创新,先出现“局部(分科)学习指导”,进而出现“整体(综合)学习指导”,并于1987年出版了两本代表性著作《青年治学方法》、《大学学习论》(大学生学习与成才指导),同年组建了“全国大学中专学习论教学与研究协作组”,提出了创建“大学学习学”的理论使命;
  2)蓬勃发展期(1988~1999年),即学习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理论蓬勃发展、相关教学思想明朗化与新学科“大学学习学”确立阶段。明确提出了“学习改革”的命题,约二百所高校开设了学习指导课或系列讲座,对数以十万计的大学生进行学习素质教育,出现了几十个学习科学的‘研究范畴”,一种新教学思想逐渐明晰,1999年1月出版的《大学学习学》被认为已“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这标志新学科“大学学习学”基本建立起来,前述协作组发展为“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
  3)发展过渡期(2000年至今),即学习素质教育、学习改革处于初级的“高原期”,有待走上新的高一层次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前述教学观念与学习指导(学习素质教育)已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学习改革还得到教育部相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越来越多学校的校级领导人支持并直接参与学习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学习素质教育逐渐由以教师(含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为主导,走上部分高校以校领导层为主导与部分高校以一些教师为主导并存的新阶段。不过,由于还没有建立起“大学学习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学习素质是学生素质的构成要素、是基础性素质”还没成为主流认识,故现阶段是一个“非稳态”,它有待突破。
  需着重说明,由于人生来就有“食”与“学”(某些动物与人的学习基因均已找到!)这两大本能,本能之外的一切都是靠学习本能及由此发展出来的学习素质去获得的(甚至各种本能也要靠学习去完善),所以学习素质可称为元素质。学习素质的特殊重要地位、基础性地位,终将得到我国教育界以至世界教育界的认同。预计今后一二十年,人们终将迎来新一轮的蓬勃发展期与新“高原期”,教育教学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新面貌:新质量、新效率,又好又快。
  
  2 教学思想的创新与学习改革的目标
  
  前已说明,教改与学改的先导是教学思想创新。
  
  2.1 重教轻学与重学轻教
  长期以来,“重教轻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一直占据支配地位;一次次的教学改革,实际都是站在教师的地位上从“教”的角度去研究培养目标、教学制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考核制度等的变革,是在旧教学思想指导下的、片面的“教改”。不过,应该提及的是1958年有过自上而下的“教育革命”,对“重教轻学”进行了一次暴风骤雨式冲击。可惜那是以“重学轻教”去代替“重教轻学”,以新的片面性去代替旧的片面性,结果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很多基本知识和能力没学到,后果严重且快速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次改革转瞬即逝。由于没有用两点论对旧教学思想进行扬弃,没有找到比较科学的教学思想,也就没有“学习改革”的命题与实践,我国高校的教学又回到重教轻学的状态。
  
  2.2 我们应有怎样的教学思想
  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包含学习的目标决策过程、目标实现过程以及目标决策与实现的控制(含评价与调节)过程,所以学习改革也就包含这三个相互交织的子过程(子项)的改革。在近20年的研究与实践中,人们产生了新的教学观、教师观与学生观,进而形成了以下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遵循教师对教学的主导性和创新性同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