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普通高校基础理论教育研究
作者:朱文韬 冯 蕾 王周全
快乐,加速创新能力的生成过程。
2.3 在能力转化上——“实用”
所谓基础理论知识在能力转化上的“实用”,指的是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专业实际,贴近装备实际,并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实际技能培训和未来任职岗位中转变成为顶用的实际能力。
其一,在职业技能的转化导向上突出“实用”。基础理论知识向职业技能的转化是间接性的,其间有一个“理论一原则思路一工作计划一实践”的过程。在从理论到原则、思路的这一环节中,基础理论知识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即使学生初步形成基础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生成关系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学习基础理论更具目的性或指向性。其导向作用是通过专业举例或采取专业案例教学来实现的,比如将专业课程或实践中的实例引入基础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应用原则的把握。
其二,在职业技能的转化准备上保证“实用”。在理论知识向能力转化过程中,当由原则思路转向工作计划时,基础理论将为学生职业技能的生成实践起到准备性作用,即指导学生作好工作计划、安排,编制工艺设计、确定完成步骤等,还包括方法准备或心理准备。要达到这一要求,基础理论课程就必须紧密联系岗位实际,夯实基础知识,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提供智力支持。
其三,在职业技能的转化过程中体现“实用”。在职业技能最终形成的实践过程中,基础理论的“实用”主要表现在“纠偏”上,即对技能形成效益进行权衡,对技能结构是否合理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从这一要求出发,基础理论课程应突出知识的应用方法、应用原则和应用条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能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到解决的办法,并从中发现实践过程所需的理论进行再学习,从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质量检验是根本
教学质量检验是基础理论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院校基础理论教学质量的最终结果除了应采用传统的测评方法检验外,更要注重效果检验。
3.1 用技能的全面性来检验
现代职业对人才技能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础理论教育所涉及知识面的宽度恰恰决定了人才技能的全面性。因而,对于人才技能全面性的要求是检验基础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一方面,这种检验可以通过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环节进行,看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否灵活有效,从而分析判断基础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这种检验结果最终将在学生工作实践中体现,即看学生能否独立完成任务。当然,这一过程是相对较长并且不容易把握的,但它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3.2 用技能的应变性来检验
人才技能的应变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否快速适应岗位变换的需要,能否有效地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种技能应变性的基础,源于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是不是扎实。由此可以看出,基础理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可以也应当通过人才技能的应变性来检验。
3.3 用技能的可传播性来检验
所谓可传播性,是指学生不但熟练掌握专业技术,能独立完成任务,而且还能向其他人员传授专业技术知识或操作技巧。技能的可传播性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在个人的工作工程中起到带头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技术“孵化”作用。
然而,技能可传播性的根基仍在基础理论知识之中。从检测技能是否具有可传播性,就能大体断定出基础理论教学过程是否起到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是否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和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基础理论教育水平是提高人才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以实际需求为依据,调整教学思路,创新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方式,将院校基础理论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