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由两篇高考满分作文所引发的思考
作者:白经文
彼得的傻子。人们出发去找水源。大沙漠仿佛是个魔鬼,不断地同这些可怜的人开着玩笑——他们先后三次欢呼着,冲向水草茂盛的绿洲,可那绿洲却无情地向后退却,退却,直至消失。是海市蜃楼!次日中午,当他们又一次被海市蜃楼愚弄后,所有人都躺倒了,除了傻子彼得。他焦急地问别人:“那个水不就在吗?为什么不见了?”好心的家庭主妇告诉他:“彼得,认命吧,那只是海市蜃楼。”彼得不知道什么叫海市蜃楼,他只是渴得厉害,他只是想要喝水。他吃力地攀上了前面一个五十多米高的沙丘,突然高兴得手舞足蹈,连滚带爬地下来,兴奋地嚷着:“水塘,一个水塘!”这次,没有一个人搭理他,包括那个善良的家庭主妇。彼得什么也顾不上了,他拔腿再次朝沙丘上爬,翻过沙丘,吼叫着消失在沙丘的另一边。“可怜的傻子,他疯了!”数学教授嘟哝了一句。二十分钟后,当彼得冲到水塘边,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彼得一跃跳进了水塘中……大风一连刮了一天一夜。三天后,当救援人员找寻到他们时,那10人已经全死了。有的尸骨已被沙土掩埋了。只有水塘边的傻子彼得安然无恙,除了瘦了些。救援人员把他带到遇难者身边,询问他是怎么回事,这些人何以会死在距离水塘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目睹伙伴的惨状,彼得哭了。他抽泣着说:“我和他们说了那边有个水塘,他们说那是海市蜃楼,我只是想去那边喝水,我就拼命跑去了——真的,你们能告诉我什么是海市蜃楼吗?他们为什么恨海市蜃楼,宁肯被渴死,也不去喝海市蜃楼的水?”彼得瞪着他那双无知的、泪汪汪的大眼,虔诚地向救援人员请教着。他说,这个问题已经折磨他三天了。
在学习写作的路上,缺少的是不认命,勇于不懈追求生命之水的“傻子”。而更多的是离水塘咫尺之遥而不前的聪明人。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再聪明人也会有认知的误区。读书和写作是源和流的关系。没有活水源头,哪来欢唱小溪。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一生专心致力于哲学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把治学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蚂蚁式”的。照搬别人的成品,机械堆砌在一起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有人甚至把别人的东西直接拿过来,东拼西凑,略加改动,就成为自己的作品。毋庸置疑,这类作品是卑劣之作。 第二类是“蜘蛛式”的。只是一味苦思冥想,过分强调独立思考,没有以诚实而科学的态度去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只凭自己腹中的有限的知识苦思冥想,最终灵感枯竭。
第三类是“蜜蜂式”的。一方面强调独立的辛勤劳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又重视从外部吸收营养,用于丰富自己,并且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治学方法。
在学与思的问题上,孔子强调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是读书而不动脑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是无疑,方始是学。
书,浩浩如烟海。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从何处入手呢?培根说:“有的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供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的第一部分就够了,有的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的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蒋昕捷的成功经验不是再一次的证明这一点吗?他是真正做到了如古人说的那样:“学则不持已之聪明,而一味先觉之效;思则不徇占人之阵迹;而任吾警悟之灵。”因为学问本身并不教人如何运用他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
读书应该像蜜蜂采集百花之精华那样,但是,如何采集呢?下面谈一下《品味读书》,或许有所启发。
书籍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心灵的钟声,宇宙的精神。读书,尤其是读优秀的书,不仅能增加知识,还能得到生存的信心和做人的必备才智。读书是一种精神的沐浴。读书能带来丰富的想象,带来舒畅的感受。
寻味读书需要在时间中去寻味,这里有理味、趣味、精味、艺术之味,乃至人生之味。读旧书如见故人,看新书如遇新知,如陈子昂的愁怀,李白的孤独,鲁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梁实秋的淡雅,沈从文的苍凉……在我的寻味、品味之中,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而且,书中之味,还会在日常的谈吐中表现出来,可谓让人回味不已。
求知:读书的过程,其实是求知的过程。没有一种求知的欲望,就不要读书。为娱乐消遣而读书不是求知。读书犹如做人,重在实在,不求虚荣。读书就要有所知,有所得,有所获。为求知而读书是人生获得进步的动力,也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明理:古人云:“非读书,不明理。”人不明理,即是糊涂虫,糊涂虫有可能变成可怜虫。人不明理,纵有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或因不善居之而致失却。秦二世胡亥,隋炀帝杨广,就是不明事理的典型人物,皆致亡国亡身。读史可知:上自天子,下致臣民,因不明事理而亡国者,不胜枚举。人能明事理,则过妄少,过妄少,则行止正;行止正,则福莫大焉。
乐心:读书之乐乐于心。何谓心乐?是物我两忘,完全进入到书中,一旦进入此境,世界中常常“无我”了。读书破闷是乐心,读书说贫道苦也是乐心。书是人生的忠实伴侣,当你痛苦时,读书可以给你抚慰;当你迷茫时,读书可以给你指路:当你消沉时,读书可以使你振作;当你失败时,读书可以给你勇气,人生有诸多痛苦,惟能乐心,才能超越肢体的痛苦。
求证:求证不仅是一种读书的态度,也是一种工作的精神。科学实验是求证,社会实践是求证,追求真理也是求证,求证是读书的一种境界。生活中,为什么许多人把路走了一半,就退缩了?其实读书也需要一种无畏的精神和超人的勇气。有一些人虽然读了不少书,学到了一些知识,也思考了一些问题。但却没有用心去求证,所以也就没有领略到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风光与豪情。没有品尝到求证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立我:做人自“立我”始。为认识自我,塑造自我,须从“非我”的他人那里得到借鉴。读书是为了望我做人,若能从“立我”出发去阅览可读之书,就能以我的眼光、我的品味、我的要求,取来适合我所需的,而不会把读书,把自己的大脑,简单的变为他人精神的跑马场。所谓“低头读书,抬头做人。”前者要的是一份虔诚与毅力,后者讲的是一股浩然正气。因此,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堂堂正正做人。
当学习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下面两个小故事,会给我们增加点力量和勇气。
学吧贝尔是电话机的发明者,他在试制电话机时,感到有关问题没有把握,便去问著名的物理学家瑟·亨利请教。贝尔谈了自己的设想,然后恳切地问:“先生有何见教?”“干吧!”亨利回答说。贝尔不安地说:“可是,先生,我对电的知识知道得很少呀!”“学吧!”亨利简单地回答。电话机试制成功后,贝尔激动地说:“如果不是亨利先生这两个词的鼓励,我是不可能发明电话机的啊!”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马到成功,而在于不断求索奋力求成。每一件有意思的事都需要以坚强的信念去完成,这样,生活才会更加充实,意志更加坚强。
“激励大师”无腿走天下有人说,上帝铸造他的时候,一定用了另外的一副模子。他天生严重残疾,罹患癌症,但他挑战死亡;他从小受尽歧视和折磨,依然笑对人生;他只能依靠双手行走,却成为运动健将;他只能算半个人,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激励大师。在一百九十多个国家,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过二百多万人。他告诉自己,永远都不要说不可能。他的名字叫约翰·库缇斯。
“人应当有激情”,这是丹麦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波尔的一句名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而产生的兴奋点。这是衡量一个人的心理与生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和支柱,也是一个人生存能力的表现形式。激情,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要创造激情,感悟激情,让激情伴随人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