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基于就业视角——中外研究生教育取向探究
作者:尹发跃 秦发兰 许丽琼 程利娜 刘 彬
同时与前一个调查表对比设计了“对毕业研究生流向高新企业就业现状及近期就业前景”问卷调查,在2007年6~10月对12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电子邮件调研和电话访谈。通过分析结果知道: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占被调查样本6成多一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将近4成,6成企业用人趋势每年平均都在10%以上,个别甚至达到了73%,当然这部分企业各个层次、类型的研究生都需要;有4成企业用人计划不确定,8成多企业需求的研究生层次都定位在3年制硕士生。可见,企业比较注重研究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并看重应用型和复合型的研究生,只有个别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既要基础理论研究又要应用研究多层次类型的人才,这说明了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是企业今后用人主要趋势。有将近一半的企业认为研究生专业知识与他们所需创新人才要求粘和度一般,因而研究生培养单位专业设置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以利于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更符合高端企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用人前景都看好,说明研究生在高新企业就业是今后主要发展趋势。
国家经济转型后,特别是新世纪初期,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的研究生,传统行业早已吸纳不了这么多研究生,而许多新型行业都是属于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这些行业专业化、智力化程度较高,对高层次研究生人才的吸纳能力会更强,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智能水平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可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又无法满足,出现了研究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即: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差异存在脱节,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表现为顶天(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立地(务实的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奇缺,一般性人才膨胀;轻视工农、轻视实践的倾向比较严重,广大的一线得不到所需的人才。
以上现状及矛盾,可从如下二个方面探究:
1)从宏观的角度来讲,研究生培养要紧跟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类型与规格要与未来几年内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以免研究生就业出现“行业失衡”,同时,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功能,促进研究生就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不断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需要。
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时,必须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有很高的理解力,配合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要。从表2可以看出,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是逐年上升,第三产业中除了有部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更多的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专业化、智力化程度较高,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吸纳能力会更强。所以,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要注意使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培养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转变。
2)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研究生的培养要对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为了使毕业研究生充分就业,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而预测人才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毕业研究生就业结构变化可为培养单位专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前景预测参考依据。具体是:
第一,对就业份额下降行业进行有针对性改革和改造,对于仍有潜在发展价值的传统专业,要赋予其新的研究方向、技术装备和实验手段,运用现代应用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和提升,增加传统专业的高新技术附加值,实现传统学科专业持续发展,使其培养的研究生人才仍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第二,还有些研究生教育专业,特别是有关人文社科专业培养目标过于笼统或较模糊,缺乏操作性,即本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如果跟用人单位挂钩,就是该专业的就业趋向是什么,为哪些行业就业目标服务。有了具体趋向,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才切实可依,才能有根据地调整研究生就业结构,有目的提高专业能力并训练相关技能。
第三,对仍有较大需求的传统专业,同样根据社会需求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变化,调整发展重点。
第四,根据新兴行业就业份额稳步上升的趋势,重点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证券、社区服务、物业管理、资本运营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经贸营销、旅游等专业;并且大力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
第五,对于就业比重较为稳定的行业,如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与现代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适合新时代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总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总报告(2005~2020年)(征求意见稿)[R].北京:2004-12-29.
2刘雪梅,吴太山.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163-165.
3石鸥,刘卷.美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及其特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7,(2):104-108.
4王璐,王向旭.当今英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与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7,(12):61-65.
5 李颖.日本研究生教育发展浅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8):66-68.
6《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1-21.
7李莹,陈学飞.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70-75.
8陈厚丰,吕敏.扩招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39-4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