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研究与探讨

作者:窦 燕 史倩竹




  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开放式的动态课件,其内容随着学生的提问过程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一个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可以成为另一个学生问题的答案,这样便于信息的积累。实践证明,丰富的教学资源包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以创新为目标,加强实践,提升教师学 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最根本的途径。要想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可以课内实践为基础、课外实践为补充、校外实践为深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同时实验内容也应分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各位教师可以在 “平台”和 “资源”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实验、答疑、提交报告、测评等教学活动。
  课内实践为基础: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每一门课程都安排有实验环节,一般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为1∶1,首先需要教师对这部分的实验内容要精心设计,力争在实验中解决大部分问题。此外,还有一部分实验是学生自由上机,那么更应该将实验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课外实践为补充: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可以由老师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实验题目,吸引学生主动到实验室来,可以通过这一部分学生的力量带动其周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申请,到实验室做一些自已感兴趣的题目,加上老师的指导,提高学生计算机的能力。
  校外实践为深化:开展一些竞赛,从而更广泛地吸收学生来参加计算机的学习,通过网络的形式提交作品,最大限度地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加活动。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以上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会逐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因此希望教师树立“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指导教学”的指导理念。
  
  6以评价为导向,更新观念,建立多元开 放的评价体系
  
  目前的考试制度作为评价教与学的唯一手段存在着许多弊病,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后果,如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智力;重猜题、轻思考;重线性思维、轻发散性思维;重现有知识的掌握、轻知识的创新;重课内学习、轻课外实践”。可喜的是有不少的老师在自己的课程中已经或多或少地进行了考试方式的改革,比如增加平时的小测验、把平时的实验教学考核也计入最后的评价,但是对于大多数的课程来说,还只是最后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笔试,现在和计算机有关的课程也有不少是在计算机上完成,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重视学习过程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种评价构想: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评价采用科学的方法测量技术对学习进行测量统计,以数据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效果呈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的干扰,但是极端的量化评价也带来了负面的效果,即泯灭了个性,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认知能力,学生会将注意力过多地投入到分数的取得而不进行特长爱好的发展上,因此有必要开展定性的评价。定性评价能充分地了解学生,促使其个性化的发展。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量化的考察又对其身心等的发展有整体的了解。如何将这两种评价结合起来也是需要探索的研究课题。
  2)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结果式的评价方法将评价孤立起来,注重选拔和考核的功能,而过程性的评价关注学生成长的细节,通过关注学生成长的细节,注意学习的过程从而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手段。这种方式更加人性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3)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对自身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和恰当的自我评价,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他人对自身的评价,这样会丧失主体性。一方面,学生应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判断进步或者倒退的幅度,并规划下一步的学习计划,这种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自身的反思,提高了其自我意识和思维的独立性进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自我评价,可使具体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具体的道德思想,外化为有益于他的和社会的道德行为,并在行为美的实践中,塑造良好的个体形象,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完美境界。
  4)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目前,管理部门的作法是:如果学生考试不合格,则采用重考+重修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做的优点是能集中管理,但是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强,评价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集中评价的方式是考试次数太少,学生压力大,反倒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分散考试,即学生提出申请,通过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限定时间,网上答题,提交答案,并且因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多了,要适当增加一些考核项目,这样一来促进学生对第一次评价的重视,又能对其他学生有一个公平的交待。考试成绩合格,直接将此成绩覆盖原始成绩。
  
  7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教师、学生这两个主体,本文试图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创新能力和评价体系六个方面来探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问题,以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合格的计算机人才。但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持久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5,(5):11-18.
  2冯博琴,顾刚,赵英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4-6.
  3 朱得娜.注重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60-61.
  4袁旭东.论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3):72-75.
  5 李晓林,张彦铎,赵彤洲,等. 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 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49-15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