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由两篇高考满分作文所引发的思考

作者:白经文




  之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1-0084-03
  
  2008年6月,上海终于出现了一篇真正的70分满分高考作文,而这篇高考作文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满分,后来经过专家组的激烈讨论,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朴实的文字赢得所有阅卷老师的赞赏,终于获得了70份满分,专家称这是上海近年来高考中难得一见的佳作。原文如下: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阅卷专家介绍,这篇满分作文在首轮评分中最高获得68分,上海高考作文采用电脑阅卷,根据规则,一旦第一、第二位老师的评分规定误差,试卷就会转到第三位老师处评分;若还是超过规定误差,则提交到作文阅卷组长处评阅;仍有歧义的,拿到阅卷中心组仲裁。这篇文章成为上海今年十万份考卷中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分析今年的作文题目《他们》时指出,今年的命题作文激活思辨,作文题“他们”,构成整张试卷一个亮点。写“他们”,既使命题有效地与以往的各种习作区分开来,也是以全新的视角,激活考生的情感与思考,引导考生走出个体和小我,学会关注他人,学会以多元视野关注社会。
  现在再来听听阅卷组专家对这篇“上海近年来高考中难得一见的佳作”的分析:“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视角独特,关注农民工的人很多,但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却很少。作文在客观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不愧为上乘之作。”
  这篇作文把思想深度用朴实的文字表现出来,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时尚的包装,但是立意高,角度新,字里行间透露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引发了阅卷者内心的共鸣。
  而文章的最后点睛之笔就是最后一句:“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换和希望。
  阅卷老师的点评是怎样的呢?“满分作文有五大优点,首先,作文将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的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备一定的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的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由心生,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了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并非年年都有,只是今年“上海终于出现了一篇真正的70分满分高考作文”。这位考生的作文,之所以令人叹服,成功之点,其实也很简单明了:“新角度,新思维”。
  当代著名作家白桦回忆小时候语文老师对他说过,写作文要把握三个新:
  一是观察生活的角度要新;
  二是对自己的独特观察要有独特的新思维;
  三是写作时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新形式。
  白桦说,这三个 “新”使他终身受用。
  这条写作经验告诉我们,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仅仅注重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关注社会,关注世界,要有创新思维。
  人民艺术家老舍,在论创作时说:“青年作家们,应该有创造心理,不能模仿。比如说今天人家说‘祖国’,明天人家说‘大地’,我也写‘大地’、‘祖国’,这是没有进步的。”老舍先生说的“创造心理”,是指写作时不要人云亦云,因循守旧。要敢于突破世俗观念,展现新思维。
  下面这篇文章,会启迪我们突破世俗观念,从中受到教益。
  
  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感谢
  
  一个事业有成、备受世人称颂的民营企业家在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我衷心地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没有为我做过什么,感谢你们没有为我的未来安排过什么,感谢你们没有让我继承你们的事业,我靠自己的奋斗赢得了今天。”
  这位成功企业家的母亲是位出色的外科医生,父亲则是享有盛名的科学家。他们肯定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自己一样有出息有建树,肯定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然而他们并没有给儿子定什么成长规划和奋斗目标,而是鼓励儿子按照自己的喜爱和理想,努力奋斗,不断进取。表面上看,好像他们没有为儿子做什么,而实际上他们已经为儿子做了很多很多,这就叫做无为即有为。这里所说的无为,是说父母没有干涉儿子情趣、爱好和志向,没有强迫儿子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走不想走的路;所谓有为,就是尊重和鼓励儿子的选择和努力,为儿子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空间和可能。
  怎样才能做到使自己的文章从“新角度”,用“新思维”,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从而使文章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呢?
  “读书破万卷”:向前人学习,不读书何明理?
  “走万里路”:向生活学习,生活是活的教科书。
  像蚕食桑那样,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
  像蜂采花那样,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虽然这样,还是应当从下面两个方面训练自己的思维方法:
  1)辩证思维,使头脑里多点辩证法。人的一生,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假如转身向阳光,就不可能身陷阴影里。
  当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自己;当抓起泥巴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自己的手。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上两三滴。因此,要时刻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做好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