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细说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作者:王全夫




  
  10.多样性原则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单一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不但起不到教学情境应有的作用,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不同的课型等等,灵活多样地创设。教师可以创设逛动物园、旅游、找朋友、购物、开发票等教学情境,切忌千篇一律。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比赛法
  好强、好胜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学生或师生间进行比赛,能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让学生的潜力最大程度地迸发出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令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为此,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比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时,可以创设学生(提供一般加减法的算式)与学生(提供有利于简算的加减法算式)的比赛情境;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创设教师与学生进行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比赛情境等等。
  
  2.故事法
  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并且对故事内容特别相信。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把生动有趣的故事引进数学课堂,从而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故事中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特别是将教材中的一些抽象、单一、枯燥的内容赋予感情色彩较浓的故事情境,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循环小数》教学引入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故事情境: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这样利用故事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益。
  
  3.游戏法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课堂上创设游戏情境,可以把学和玩和谐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因此,教师要努力把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技能融会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既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又激发数学思维增长数学知识。例如《前后》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游戏情境: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做“老鹰捉小鸡”游戏,由小组长做“鸡爸爸”或“鸡妈妈”,并给自己组的小鸡排好队,然后每只小鸡都要向“鸡爸爸”或“鸡妈妈”介绍自己所在的位置,说对了就可以做游戏。
  
  4.表演法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表露自己的真实思想。《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通过表演,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具体,实现在轻松愉快的表演氛围中学习知识、领悟道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例如《在行程问题应用题》教学时,可以进行“同时出发、相对(相向)而行和相遇(追上)”等的表演。
  
  5.操作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起学习兴趣,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时、分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拨弄闹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断拨弄时针、分针等的操作过程中,充分感知时针、分针行走的特点以及钟面的特征,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三、情境创设的时机
  
  1.课堂教学导入时
  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例如《连加》教学导入时,可播放本班学生课间跳绳的纪实录像情境:有5名同学在跳绳,又来了3名同学一起跳,跳着跳着,又来了1名同学。问:一共有几名同学在跳绳?由于画面中有自己和其他伙伴的身影,学生个个表现得非常兴奋,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就理解了连加的含义,并掌握了连加的方法。
  
  2.学生注意分散时
  当课堂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此时教师如果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再次引发学习高潮,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课结束阶段,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有奖竞猜的情境:电脑显示一件件上千元的商品,让学生猜该商品的价格,教师只用“高了”、“低了”来表示学生猜的情况,猜对(读对并写对)商品价格的学生即可得到所猜的“商品”(商品图案的书签)。
  
  3.学习重点难点时
  越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越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比例尺》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情境:教师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比例尺为1∶400000的绍兴风景区旅游图让学生观察,再利用电脑显示景区内各景点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量出相应的图上距离,并计算相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此时学生就会发现它们的比都是1∶400000,正好与风景区旅游图的比例尺1∶400000相同。这样,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计算、合作交流,领悟到“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这个教学重点。
  
  4.探索解题方法时
  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者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师在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方法时创设教学情境,就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受到启发,顺利地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面积的认识》教学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教师发给每个小组需用不同方法比较面积大小的5组图案和1只信封,信封里放有尺、剪刀和一张有方格的透明纸。然后请学生比较各组图案两个面积的大小,并且提示学生只有需要帮助时才可打开信封,看看哪组学生能不利用信封中的工具就能比较出每组图案的大小。这个操作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学会了用“观察、重叠、剪拼、数方格”等方法比较两个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
  总之,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以符合学生实际、突出教学实质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情境的导向作用,增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