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细说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作者:王全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沟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然而在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或照搬教材不符合教学实际,或自行设计牵强附会等等。那么,如何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对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教学情境而人为编造的。只有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才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例如《百分数的意义》教学时,可以创设给客人泡糖茶的生活情境:(1)泡A、B两杯糖茶,其中A杯为30克糖中倒入120克水,B杯为50克糖中倒入150克水,问:哪一杯糖茶更甜些?为什么?然后请学生尝一尝。(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特殊的分数——百分数。百分数学习后,我们只要通过计算,不用品尝就能立即知道哪一杯水更甜些了。
  
  2.思考性原则
  创设教学情境并不只是为了追求教学的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与自主探索的空间。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情境:学生先做往透明塑料盒(每只盒子最多刚好装10只)装乒乓球的游戏。然后拿出两个学生装的乒乓球的盒子(一个装了9只,另一个装了6只),问:这两个盒子一共装了多少只乒乓球,你知道吗?你会用什么办法求出来?这样创设的情境不但具有真实性、直观性,而且还蕴含着“凑十法”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并理解“凑十法”。
  
  3.针对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应针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创设,使创设的情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点、难点,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有趣的平均数》教学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星期天,小强、小刚、小明三个好伙伴一起去钓鱼,他们分别钓了5条、10条、6条鱼(图片出示)。请你想个办法,使他们的鱼同样多。
  
  4.共参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能够调动不同层次的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否则,如果只有小部分学生参与,容易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无疑这样的教学情境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例如《10的分与合》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情境:黑板上设置标有不同数(1~10)的10个信箱,教师把写有不同数(1~9)的9封信分给9个小组,请小组讨论本组的信该投到哪个信箱,然后派一位学生代表来送信,要求信上的数与信箱上的数合起来是10。这样每个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5.新颖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水平精心设计新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决心,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创新营造氛围。例如《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王强和李刚参加“开心辞典”答题,请你判断他们的说法,对的在()里打“√”,错的在()里打“×”并与同桌交流,说说错在哪里?(1)主持人:74除以8,商几余几?王强:74除以8,商8余10。()李刚:74除以8,商9余2。()(2)主持人:54除以6,商几余几?王强:54除以6,商8余6。()李刚:54除以6,商9余0。()(3)主持人:一个数除以7,余数最大是几?王强:一个数除以7,余数最大是6。()李刚:王强答对了。()……问:王强答对几道题?李刚答对几道题?哪个更聪明?这样使单一、枯燥的判断形式,赋予一定的情境,给学生特别新颖的感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6.适量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并非教学情境多多益善,而应该保持一定的量。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过多,会导致学生上课时只关注教学情境本身,而不关注教学内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笔者曾听过一堂课,在整堂课中教师一共创设了14个教学情境,在小结“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时?”学生回答的却是“贴动物”、“贴水果”、“贴的本领”、“贴大象”、“排一排”、“分一分”、“数一数”……根本没有涉及到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并且随后的课堂作业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一节课中的教学情境不宜太多,一般来说,不要超过5个。
  
  7.可行性原则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力求让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感悟数学问题,并通过积极的动脑,动口、动手,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使教学情境切实可行。而切忌将教学情境设计得过难、过高、过繁,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否则,学生对教学情境就不知所云、无所适从。例如《7的加减法》教学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请每个学生将7颗石子(课前每个学生准备)往小圆圈(教师课前在每张学生课桌上准备)里掷一次,分别记下圆圈内、外各有几颗石子,然后根据每次圆圈内外石子的数目,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记录下来。做得快的可再掷一次,看哪位学生得出的算式既对又多。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又便于材料的准备,切实可行。
  
  8.时代性原则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在变化,然而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教材却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对的滞后性。因此,教师在创没教学情境时,不要被教材所束缚,而应抱着尊重、理解、充分运用、改造创新的态度去对待,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性、与学生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例如《认识时间》教学时,可以利用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为内容而创设教学情境:课件播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着陆过程的录像(录像中显示时钟并配以解说)。学生边看录像边根据录像中的时钟说说每一环节的具体时间。这不仅使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而且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的热情,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9.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指在一节课中,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围绕某一主题而展开。教师不要一会儿创设这种教学情境,一会儿又创设那种教学情境,令学生眼花缭乱。例如《小统计》教学时,可以围绕“大象过生日”这一大情境展开:今天大象过生日,小动物们来祝贺(请学生统计来祝贺小动物的情况),小动物们给大象送来的礼物是各种颜色的鲜花(请学生统计大象收到鲜花的情况),大象招待小动物的是各种好吃的水果(请学生统计小动物吃水果的情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