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捕捉教学细节 创造完美课堂
作者:吴荣山
一、教学细节
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它短小精悍,便于教师钻研和突破。它就是那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一场错误,而表现的却是教学过程的变化、灵动和创造。
1.教学细节组成教学实践
鲜活的思想源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而实践是由若干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实践。教学细节是外现的教学行为实践的最小单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所发出的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多样的形式和复杂的结构,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2.教学细节整合师生行为
一堂课中,教学行为实践很多,但是有效的教学细节很有限,只有处于教学关节点的教学行为实践,才具有推动、激活和延续教学过程的作用,才具有真正的教学意义和价值。它应该是师生行为的组合,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外现化、具体化和操作化。具体表现为:其一是教师自身做出的单个行为细节,如有意识的穿戴、表情、动作;其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的互动、反应和连续的行为细节,如文本的训练点、对话教学;其三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和指令所作出相应的行为细节。
3.教学细节凸显人文特征
“情境性”。教学细节决定于教师本身的素质以及当时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情景。面对特定的教学对象,有益的教学过程,形成的心理氛围,教师应审时度势,采取适当的教学行为。
“指示性”。教学细节具有确定性和指向性,教师进行教学时利用关节点,或暗或明地向学生指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教学环节巧妙地进行承接和过渡。
“价值性”。教学细节必须为教学服务,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落实而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捕捉细节信息,挖掘和构建细节的意义,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细节有效生成课堂教学价值。
二、善于捕捉教学细节
在捕捉教学细节上,反映着教师的睿智和思想。我们对一些教学细节常常是熟视无睹、忽略不计,而这些大师们却以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及时地发现与捕捉,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常常把这些教学细节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亮点,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1.善于发现教学细节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于永正、支玉恒、王菘舟、靳家彦、薛法根、窦桂梅等大师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无不在教学细节的发现中逐个加以深挖和提升,如《有这么一个小村庄》中的村子变化、《田忌赛马》中的马序变换、《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辛酸……都在预设着、发现着一个又一个细节。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细节的敏锐的发现,常常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一位其貌不扬的老师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他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式的热烈讨论,也没有教师或学生长篇的一问一答,更没有精彩纷呈的教学课件,而只是引导学生反复揣摩:默读——思考——想象——朗读。用他那声情并茂的语言、蕴涵丰富的眼神,抓住了文中爸爸张着嘴呼唤的“和平?选和平?选和平?选”的句子,让学生带着感情进行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激发和点燃学生渴望和平的热情,从而升华了课文表达的情感。当同学们读到最后一段“让21世纪那已经能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选”时,这声音情不自禁、真真切切。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只有充分钻研教材,积蓄内力,善于发现教材的教学细节,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领孩子亲近课文。如果教师自身情感准备不足,难以被美文所陶醉,难以发现教材的教学细节,就进不了课堂,即使进入课堂也难以发挥。
2.善于把握教学细节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作的一个词语,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有这么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研讨活动,靳家彦和他的徒弟李卫东同教《两个小儿辩日》课文,他们不仅共同关注着宏观教育理论,而且更关注微观研究,关注着不同的教学细节,但他们所处理的教学切入点是不同的。李卫东老师先用现代文?穴即原文的译文?雪引入文言文,然后再针对这篇文言文的特点配以科学小品文;而靳家彦老师则从文言文入手,用现代文帮助学生大体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用科学文来帮助学生大体知道科学的道理。两位大师均达到了发展学生言语,滋养学生心灵,感受文化魅力的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就要将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落实到操作的每一个层面上,包括备课层面、上课层面、辅导层面等都应当充分地把握每一个教学细节。
3.善于深挖教学细节
深挖细节是对捕捉到的细节,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深入的追踪、剖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应。
这样的教学细节例子太多了,上文所举李卫东老师的课,当学生回答“我觉得读现代文像吃一个很大的白面包,而读文言文就像吃一个较小的汉堡包”时,这一细节正好突出了文言文、现代文的异同。李老师灵活应变,顺学而导,是这么处理的:“也就是说吃着吃着汉堡包,能咀嚼出很香甜的滋味来,是吗?芽你的见解很独特?选但有一点我要纠正一下。你说的读现代文像吃大白面包,那是因为你读的是写得不好的现代文,如果你读好的现代文也一样能咀嚼出很香甜的滋味来。”他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及时抓住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肯定学生具有独创性的同时,顺势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知道现代文也不乏经典之作。
三、教学细节决定课堂成败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因为课堂是由无数个教学细节共同组成的。课堂的得失与成败,最终还是决定于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上。
1.细节体现着教学理念
细节的变化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如果能够问答问题举右手,如果没有把握则举左手”就是教师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之间的一种约定,教师根据学生举手提供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请他问答问题。这样的约定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鼓励了他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这种教学细节应该说影响着许多人吧?选而拖堂几分钟值得大惊小怪吗、“家长签字”好不好、教师能否为教学的失误向学生道歉等教学细节,还是困扰着人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脚。深究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为什么发言不积极的原因,恐怕与“学生问答问题出现错误,教师让学生站着,问‘谁来替他正确地回答’,等另一名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则对他说:‘你听清楚了吗,请坐。’”这样的细节有关。这一细节隐含着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教师已经讲过的内容,学生绝对不应该再出现错误。
许多教学细节过去并不是受到了每一个教师的重视,也没有系统的理论对它们的必要性和规范性给予深入的探讨。但自从新课程教学改革开始,教师们对细节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教学细节也开始被当作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去认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延伸着细节的力量,并将其从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转化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清晰引导。
2.细节追求着教学新境界
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
薛法根老师执教《爷爷的芦笛》一课,在结课时,他走向黑板,在题目上加上“啊”字和两个标点,使之变成“啊,爷爷的芦笛?选”然后要求学生将它放到课文的三个情境中,读出这句话的情感色彩。
在美好的遐想中,耳边响起爷爷那“带着海水味”的芦笛声,“啊,爷爷的芦笛?选”读着读着,学生仿佛看到“爷爷”慈祥的笑容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仿佛听到了从遥远的岁月深处传来爷爷的笛声,这句话学生读得温馨而绵长。
在风和日丽的五月爷爷教“我”做芦笛,并吹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啊,爷爷的芦笛?选”读着读着,学生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这句话学生读出了喜悦与自豪。
在狂风怒潮拍打“小闸屋”的夜晚,亲切的芦笛声使“我”摆脱恐惧,“啊,爷爷的芦笛?选”读着读着,学生仿佛也刚刚经历无助的孤独、无边的恐惧,突然听到爷爷的芦笛声似拯救的福音,这句话学生读出了喜出望外,同时读出了充满成长的力量。因为他们也读懂了“爷爷”那句朴实而深刻的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大。”
这个结课的教学细节,确实很绝妙,所追求的是一种教学新境界。不仅整合了课文的内容,通过连续的三次朗读,把不同时空、不同心境的三个情景衔接起来,而贯穿的线索就是爷爷的芦笛。而且,学生站在全局的高度,把不同情景的情感色彩读出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中的每一个细节,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对教学细节的发现、把握和深挖,是教师教学行为新的重要标志,对各路大师教学细节的分析、研究是追求完美课堂的需要。我们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探讨习以为常的教学课堂,科学而艺术地捕捉教学细节,改变教学行为,营造和谐而又完美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