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请别让学生举左手
作者:刘剑华
一次笔者在听课中发现一个小男生举手发言时,一会儿右手,一会儿左手,两只手轮流着举,笔者觉得非常好奇,就悄悄地问他原因。那位小男生开始不肯说,后来又偷偷地告诉我,这是老师教的。如果会回答某个问题时,就举右手;如果不会回答就举左手。我问他为什么两只手不停地举,他调皮地笑了笑。
举左手右手的故事,笔者在一些杂志和书籍当中看到过几则,许多专家、同仁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赞赏,认为这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举措。笔者读到类似的故事时,也确实被感动过。这个举措无论是自创的,还是“拿来主义”,只要运用恰当都应该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但这次听课让我对此举产生了质疑。
这学期五年级学生的自读课本《新人文读本小学卷9》中有一篇文章《感谢左手》,学生阅读后都被老师的做法所打动。一次,县教育局要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检查,学校要求我们每个老师做好被听课的准备。放学前我布置学生回去好好预习新课,第二天有人听课。这时小正举手问:“老师,明天我们可不可以举左手?”我问为什么。他说从《感谢左手》这篇文章里学的:不会,就举左手;再说有人听课,我们不会总不能让人家看出来啊!下面还有稀稀朗朗的附和声。我当时听了,愣了好一会儿,然后笑了笑,告诉大家不需要这样做,我们不是表现给别人看,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真参与、积极思考,不会的只要掌握了就行。
这件事又促使我重新审视举左手这个举措。
首先我们让学生举左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还是为了显示课堂教学中的满堂彩?抑或为了其他?
其次,教育是一种生命的历程,是塑造人灵魂的工作,应培养学生求真的精神。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为什么还要让他们举左手,装会呢?这会不会滋生学生的虚荣心呢?是不是在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培养他们的不良习惯呢?
对后进生潜能的挖掘,无非是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鼓舞其学习的自信心。也许我们老师的本意是好的,让学生举左手,保护了他们的自尊,让他们树立起自信的风帆。但让他们举左手只是暂时给他们一个自尊、一种精神上的保护或抚慰,如果能使他们真正高高地举起右手,才意味着真正的关爱。因此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方式呢?
学生懂不懂某个问题,不仅取决于他学前知识的储备有没有被激活,还取决于其思维的火花有没有全部被点燃起来,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去。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们要做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也就是应考虑如何让不会回答的学生充分投入到思考探究中去。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循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领者,能适时点拨,巧妙迁移,启迪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在平淡处制造神奇,在迷惑处引导感悟,在疑难处引导探究,在分歧处引导争鸣,使学生在学习时有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观点的论争,还有问题的质疑、矛盾的化解和障碍的排除,而不是让学生逃避问题。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培养他们做一个真诚善良的人。我们教师不仅要做一个知识的引导者,更要做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促进者。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