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给孩子一些“亮光”

作者:徐 丹




  前不久我在报纸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朋友一家到野外游玩,一只飞虫钻进了朋友的耳朵里,怎么倒、怎么晃都没法弄出来。朋友掏出一个挖耳朵的小勺,可又担心将小虫逼到耳朵深处,朋友的妻子建议用植物油粘住或憋死飞虫,可这样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朋友上幼儿园的女儿说:“小虫不是存心让爸爸难受的,他一定是在爸爸的耳朵里迷路了,我们给他一丝亮光,它就会找到出来的路了。”女儿用小手电筒对着朋友的耳朵,过了一会儿,一只飞虫从耳朵里飞出来,飞到了手电筒的亮光里。
  这个故事教给了我们一种最简单也最具有人性的教育方法——对待那些像在黑暗中谜路的飞虫一样的孩子,我们心里不必只有怨恨、惩罚和消灭,相反,我们只要给他们一些亮光,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方向和走向光明的机会就好。
  回顾自己的的教学生活,不难发现,教学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状况。刚开学的时候,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我在班级设置了“你追我赶”的竞赛墙:同学们只要在德、智、体任一方面表现出色就能获得老师的一枚小印章,集满五枚小印章就能换一个“金苹果”贴在“你追我赶”的竞赛墙上。孩子们都默默较着劲,比拼着,努力着,都想获得更多的“金苹果”。
  那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只见我班的一位男同学正伤心地哭着,一问才知,他今天下午发现自己墙上的“金苹果”少了四个,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走近竞赛墙,仔细观察了一番,这位男同学原来的“苹果”数是位居榜首的,可现在……我突然发现,另一位女孩的“苹果”数却已“位列第一”,一下子,我明白了。我安慰那位男孩,答应一定帮他找回失去的“苹果”。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位女孩,她立刻躲开了我的眼神。
  下课后,我单独把这位女同学请到了办公室,她是一位乐学向上的孩子,平时表现良好,今天的事有些出乎意料,但也似乎在情理之中。她不安地站在那儿,我问她:“你知道‘苹果’到哪儿去了吗?”她低头不语。“老师已经找到那些‘苹果’了,不过我想让你亲口告诉我。你愿意吗?”她咬了咬嘴唇说:“我把他的‘苹果’贴在自己那儿了。”说完把头埋得更低了。“抬头看着老师的眼睛!问问你自己:得到这些‘苹果’让你感到快乐了吗?”此时的她泣不成声。“你想得第一,这是值得表扬的,可是,这样的第一真的是你想要的吗?”“老师,我错了……”那天她哭了很久,待她冷静下来的时候,我和她约定:放学后先把“苹果”还给人家,为了表示她真心改错,以后每周必须还给老师一个“苹果”。当她离开教室的时候,我抚摩着她的头说:“孩子,拿出你的真本事,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获得更多的‘苹果’。加油吧!”她愧疚地望着我,点了点头。第二天,我向同学们宣布:老师在地上捡到了那几个掉落的“苹果”。她下意识地瞥了我一眼,尔后又感激地望着我。以后的每周她都如期还我一个“苹果”,而我每周给予她的便是些许鼓励。
  学期结束的时候,她竟然得到了比别人更多的“苹果”。我以赞许的目光望着她,此时的她不由会心地笑了。
  故事中的她就像一只迷了路的飞虫,需要我们给他一丝亮光,照亮其前进的路程,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当他们像迷途的羔羊一样在人生的路上左冲右突、张皇四顾的时候,非常需要我们站在路的另一端拿着手电筒给他们提供一丝亮光。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教师只有拥有爱,才能想方设法地给孩子提供“亮光”,让他们看到自己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