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教研组长应努力建设教研文化

作者:吕 赟




  教研组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前沿阵地,对每一位教研组的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而对于教研组作用的发挥,教研组长致关重要。要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那么怎样才能引导每一位教师幸福地走上“教育科研”这条道路呢?作为一名教研组长,我努力建设教研文化,将“教育科研的幸福”渗透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人际关系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中每一个人。
  
  一、创设教研和谐文化
  
  “和谐”是教研组工作的主旋律。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教师都能处于同一目标之中,并积极为实现该目标而努力实践,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必定会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并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而如果教师之间意见不统一,经常磕磕碰碰,那就会浇灭教师的工作激情,不能敬业乐业,教学工作当然就不能得到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奏响“和谐”的交响曲呢?
  
  第一声部——正己为先
  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教研组长在各方面要做出表率,做出榜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好的,自己必须先做好。因此,在各项教研组活动中,布置的各种任务,我总是带头参与,勇挑重担并首先完成。比如公开课的教学,我要求第一个开课;随堂听课,我首先要求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不打招呼进入我的课堂••••••这样就能够使教师信服,从而推动教研组的工作稳步发展。
  
  第二声部——换位思考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一个人做事不可能考虑得十分周到,总有些不周全的地方。当由于自己的工作失误而使得别的教师有怨言时,我就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并及时改正。当别人由于一时疏忽而造成工作失误时,我也总是态度诚恳地与之交谈,指出不足,这样,他们也乐于接受善意的“批评”,并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在教研组内就形成了一种“亲人”式的同志关系。
  
  第三声部——尊重教师
  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教研组的各项工作得以正常、顺利以及出色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支持,而要得到教师的支持,首先必须尊重他们。因此,凡是教研组中的决策,无论大小,我都要事先在教研会上或私底下征求大家的意见,注意倾听,以心换心。在作出决定后,布置任务时我避免用命令的口气,而是采用朋友交谈的口气。我对教师的尊重也换来了教师对我的尊重,因此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第四声部——关心教师
  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而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其给予帮助,那就是真正的关心,雪中送炭。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非常注意教师的困难、需要,尽量帮助他们。如有些老教师上公开课,不会做课件、用课件,我就利用空闲时间教他们做课件及使用课件。当然,我有时也注意一些锦上添花式的关心,比如“三•八妇女节”,我利用电脑设计制作并打印了贺卡送给女教师及男教师的家属,让他们感到节日的祝福,集体的关心与温馨。这样,教师们对教研组就会产生一种家的感觉,工作时也会劲头十足。
  
  二、建立教研制度文化
  
  制定合理的教研规章制度(包括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说课制度以及评课制度等),能够使教研工作规范化,使得教研工作的开展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当然,如果制度是一种约束、限制教师的“工具”,那么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在教研组工作中,我努力建立一种服务性质的制度文化。
  
  1.内化的制度
  制度如果永远都停留在“写在小册子上、贴在墙面上、说在嘴上”的层次,那么制度也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要想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就一定要将制度内化。制度应该直接服务于教师的人性发展,不能将教师当成它的奴隶,否则就会异化为扼杀教师发展的“刽子手”。因此,我在制定教研组制度时,总是从教师的本性发展需要出发,如业务学习制度、激励制度等,将制度内化为教师的行为。
  
  2.主动的制度
  如果制度不考虑教师的发展需要,而是强加给他们,那么教师就会消极地对待这些制度,这就是被动的制度。显而易见,这种被动的制度肯定会束缚教研组的工作。因此在制定教研组制度时,我决不把它当作个人意志的体现,而是让全体教师参与制度的制定、质疑以及修改。因此在整个制度讨论、制定的过程,就成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制定制度的过程,也符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因而这种制度成了教师们的一种主动追求。
  
  3.持久的制度
  教研组的制度不是一种权宜之计,不是教师为了应付教研组的工作而作出的短期的外在的行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都不是一种短期的工作,如果大家都为了应付工作而工作,那么工作怎能做好?因此,我要将制度内化为教师的行为,变“制度要我这样做”为“我应当这样做”,使制度对教师内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具有持久性。
  
  三、提升教研品位文化
  
  简而言之,教研品位就是教研实效的含金量。学校教研工作的品位就是学校教师的品位,也是学校的品位。
  
  1.与名师拉近距离
  像于永正、靳家彦、孙双金、王崧舟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课,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计精妙,教学艺术纯熟,还有那可贵的师爱总能使我们深深地折服,荡涤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启迪。因此,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我总是采用不同方式,如学习、研究名师的教学设计(文字资料);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影象资料)并评课、谈体会。同时我也要求大家循着名师的脚印,因时因地灵活运用,并整理、记录下每次自己的教学案例,在教研组会议上进行交流。在名师那精彩演绎的指引下,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2.与名刊交流心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因此,每次订报刊的时候,我都要求学校订一些好的教育刊物,为教师的读书、学习做好后勤工作。我们读书不是一读而过,而要求留有痕迹:写读书笔记。在与这些优秀刊物的心灵交流过程中,我们沐浴着理论的春风,吮吸着实践的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