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关于农村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邱 哲




  近年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生态道德的教育,并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目前国内关于环境教育、学校德育等方面的现状研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缺憾。
  首先,从研究的区域看,对城市环境教育研究得多,而对农村的环境教育研究则较少。其次,从研究的对象看,对社会公众的生态道德教育研究较多,对在校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研究较少,而专门针对小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则更少。第三,从研究的视角看,宏观方面诸如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原则、传统文化中的生态道德思想等研究得较多,微观方面诸如生态道德教育与中学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教学研究得较多。但是,立足于农村小学,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角度进行研究的很少。本文便是基于上述视角展开的调查。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教师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生态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生态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增强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可是,大多数农村小学的教师认为农村没有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农村小学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没有必要,生态道德教育应该是城市的学校关注的问题。因此,农村小学学校对生态道德教育基本上没有明确要求,往往把德育的重心放在人际道德教育上,而且教师不能自觉自愿地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
  
  2、农村小学教师对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的理解不全面
  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很宽泛的,它不仅包括环境保护的教育,同时也涉及到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但是广大的农村小学教师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就是生态道德的教育,而忽略了生态道德教育的其他重要内涵,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缺乏深入理解与拓展,这与农村小学教师本身具备的生态道德素养有密切关系。
  
  3、农村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方法单一
  农村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就是通过学科的教学,多数时候是一带而过,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学生的关注。课堂中更是缺少切实可行的、实效性强的具体教育方法。
  第二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可是,除了课堂教学,极少有教师能够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农村小学很少开展有关环保的活动,即使有也往往大都是流于形式,没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其实农村小学也有许多可以为生态道德教育所利用的资源,比如校园的环境、农村现有的自然环境等,但很少有教师能够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甚至根本没有认识到身边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资源。
  再则,教师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来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很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态道德行为,在行动上不能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忽视了教师自身榜样的育人功能。
  
  二、引起问题的原因
  
  1、传统思想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一种潜在的指导思想——“人定胜天”,这使得我们对自然环境的看法锁定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之中,即自然环境是我们认识、改造的对象,我们是自然的主人。在这种思想的负面影响下,我们的教育很难从内心真正尊重环境、爱护环境,生态道德教育也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得以施行。
  “人定胜天”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主流观念,被社会大多数人所认可,尤其在农村,这种观点更加普遍,因为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生产力稍显落后,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低下,许多人认为生活在自然中,就要去战胜自然、支配自然。再加上大部分农村受到污染的危害性后果具有滞后性,使得农村整个社会环境都不重视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学校对该问题的重视。学校的教育就深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教育中总是不知不觉的把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和观念渗透到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
  
  2、现行小学德育相关内容不足
  小学德育纲要(1993)明确规定的德育内容大都是有关学生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只有一条提到了“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养成文明礼貌、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这些内容是属于浅层次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人际道德教育的内容相比较,显得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很贫乏。教师如果没有仔细钻研并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那么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就会忽略对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3、相关教育资料的缺乏
  农村大多数学校是通过各具体学科的教学来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但是当前适合小学生,尤其是适合农村小学生用的有关生态科学、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课外阅读书籍很缺乏,再加上农村小学现代化教学设施落后,可以作为教材有益补充的网络等一些多媒体还未能全面推广,这也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
  
  4、教学评价方式的限制
  在应试教育中,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即使是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依然是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其他力量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要标准。在这种教学评价方式的限制下,不少学校的领导不对具体学科教师提出在其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要求,各学科教师也都把精力放在本学科应试内容的教学上,因而不能自觉地把生态道德教育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导致生态道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涉及生态道德教育稍多一些的社会、自然、思品课,也通常是被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师占为他用。
  
  5、教师素质结构的欠缺
  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师虽比以往在学历上有所提高,但离生态道德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再加上学校教育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应试教育中去,忽视了生态道德教育的师资培训。正因为如此,农村小学教师的生态环境知识不系统,缺乏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实践经验,对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然也就不能正确领会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不能明确如何开展生态道德教育。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农村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建议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态道德教育显得异常薄弱。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刻领会生态德育精神,积极探究生态德育实践,以更好地开展农村小学的生态道德教育工作。
  首先,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生态道德素养。学校要提供教师接受生态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机会,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教师接受学习和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树立生态道德理念,明确生态道德的深远意义,并且能把所学的生态道德知识恰当地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能够在生态道德的各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充分发挥榜样的巨大作用。
  其次,注重学科教学中对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是含有典型的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的,它囊括了许多自然和社会的知识,教师要把这部分知识讲深讲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都包含着一定比例的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与生态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做必要的引申和扩充。
  再次,学校应开展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生态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自己发展的活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将学科的环境知识自觉地与本地实际联系起来分析思考,尽可能将课内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科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最后,要充分利用农村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资源。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产生对学校环境的爱心,激发他们保护、创造优美环境的欲望和行动,将学校的花草树木、雕塑壁画、长廊绿地等环境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活生生的教材,将学校挂放的名人名言、宣传画报、教室宿舍的文化建设一起纳入到生态道德教育的范畴。除此之外,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是可以成为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资源的,因为在农村小学学生生活环境中既有优美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同样也有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的情境,学生通过对这些情境的体验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态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