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不妨换一种管理思维
作者:徐吉志
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经过一个车站。有3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好可怜的;一个是医生,他曾经救过你的命,是你的大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是你做梦都想见到的梦中情人,也许错过这次机会你就再也见不到她了。但你的车只能再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可能每个人的回答都有他自己独特的理由。有爱心的人,会选择救老人,因为老人快要死了;知恩图报的人会选择医生,因为他救过自己;注重情感的人会选择梦中情人, 因为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他就永远不能遇到做梦都想见到的梦中情人了。
但在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聘用,他并没有解释自己的理由,只是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开车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此时,我们应该明白为什么200人中只有这一个人被聘用了。是思维的定势局限了我们的想法,因为我们从未想过要放弃我们手中已经拥有的优势(车钥匙)。如果有时我们能放弃一些我们的固守的习惯和惯用的想法,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
其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遇到一些较为复杂、棘手的问题,用一些常规方法可能会一时难以奏效,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
一天,我去班里上课,发现后面下窗的一块玻璃被打了一个洞,洞口四周裂了许多放射状的绽缝,玻璃的碎片落在了外面的窗台上。看来玻璃是从里面被打破的。这说明打玻璃的一定是本班学生。于是我便向全班同学责问道:“是谁把玻璃打破的?”无人应答。我又重复了几次,仍没有人承认。我又问了在这个玻璃窗就近坐的几位同学,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就有些火了,拉下脸诈唬道:“谁打碎了玻璃,请自觉地去办公室承认,不然我查出来有你好看的。”然而,两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同学承认玻璃是自己打碎的。这使我更加恼火,发誓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狠狠地整一整他!我准备先从班委会成员查起,逐个进行查询。可思前想后,又觉得这不是个好办法,兴师动众的,因为一点儿小事会影响全班同学的情绪。于是我冷静下来想: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方式呢?
后来,我在班会上就对全班同学说:“我班最近一个阶段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任课教师也普遍反映课堂上没有搞小动作的了,迟到的同学也没有了,在各种集体活动中,我班表现得也非常好。比如在前天清理环境卫生的劳动中,同学们干得就非常出色,有的同学干完了本组的活后,还主动地帮助别组的同学,还有不少的同学,干完了我班的活还帮助别班的同学。这说明同学们不但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还有了较高的思想觉悟。我相信,同学们会越来越懂事理。由此我也相信,虽然目前还没有同学承认打碎了玻璃,但我相信,肯定不过两天,那位打破玻璃的同学会自觉地把玻璃换好。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不犯错误的人恐怕是不存在的,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好同学。如果同学们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犯了错误能认识并改正错误,老师决不会批评半句,而且视其改正的程度还要提出表扬呢!”
结果奇迹出现了:第二天下午,一块崭新的玻璃取代了那块被打坏的玻璃。那位打破玻璃的同学在晚自习时来办公室向我承认了错误。我问他为何当时不承认呢?他说:“我看老师当时很气愤,如果我承认了,老师一定会批评我,还怕老师告诉我爸爸。我曾偷拧过批评我的一位老师自行车的气门芯,结果让老师知道后告诉了我爸爸,被我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还罚站了两个小时,所以……”
【反思】
班级的管理是一项非常纷繁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管理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仅仅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仅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反而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扩大化。例如:用严格的制度管理,辅助以扣分、罚款等高压政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不妨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法。如果采取制度管理为主、情感管理为辅的方式,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从语言上、行动上感化对方,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关爱,少一分苛求和训斥,使其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关怀,感受到自己是老师的知己,是班级的主人,从而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不仅能使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增强了班级教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避免了因师生对立而造成的内耗或负面影响。这就是以尊重唤醒自尊,以真诚赢得真诚,也是班级管理迈向人本管理的核心所在。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