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竞赛角”的负作用

作者:徐 静    




   为了鼓励孩子争当“好学生”,有些学校要求每个班都设置了一个“竞赛角”。为了增添“竞赛角”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老师们都冥思苦想,潜心设计,使“竞赛角”以各种形式出现于班级中。如:葡萄架下,比比哪颗葡萄最先熟?小小蘑菇,看看哪朵蘑菇上的圆点多?七彩葫芦,数数哪根藤上结的葫芦多……不管是何种形式的“竞赛角”,其作用都是把学生的表现通过对比展示出来,老师们的用意也非常明确:通过竞赛和评比,促使学生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进步。然而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一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着不少弊端。
  
  一、“竞赛角”不利于学生的公平比较
  
  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使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异。尽管大多数老师的教育观念已有很大的转变: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在“竞赛角”上给予肯定。由于“竞赛角”一目了然地显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它会使学生之间的差异处于明显的横向比较的状态。发展稍慢的学生不管怎样努力,一学期下来,学习成果仍比那些发展快的学生要少得多。因此,“竞赛角”造成的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横向比较是很不科学的,这对于后进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二、“竞赛角”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竞赛角”所显示的明显差异,会间接地给孩子们贴上“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标签,这便在无形中逼着学生天天去面对自己的成绩。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多小学都已取消了公布学生成绩的做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同样有着自尊心,而且正因为他们知识经验不足,因此他们往往是根据外界评价来认识自己而不是客观评价自己的。而“竞赛角”的存在,等于是时刻在提醒着学生:“你是个怎样的孩子”。更值得重视的是:对于那些后进生来说,“竞赛角”无疑是把他们的“羞辱”贴在了墙上。后进生不会因此而像老师所期待的那样去想:“我要向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争取有更好的表现”,恰恰相反,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差生,是没有希望的”。慢慢地,后进生便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绩当然很难提高了。由此可见,“竞赛角”的作用可谓是事与愿违了。
  
  三、“竞赛角”不利于家长的正确认识
  
  在学校里,“竞赛角”从某种意义上被当作另一种形式的“成绩单”,家长们很看重“竞赛角”。孩子在“竞赛角”上的表现好,家长就笑眯眯,孩子在“竞赛角”上的表现差,家长就皱眉头。因为他们都自然而然地将“竞赛角”作为评价孩子的一个标准。在家校联系中,我们还发现 “竞赛角”上表现不佳的孩子回家往往会受到父母的责怪、训斥,这使得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次受到打击。
  鉴于此,笔者认为:“竞赛角”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不利于帮助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对家长科学教育孩子更是一种误导,因此不宜设置。而较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当学生有了良好的表现或取得了进步时,老师可以用微笑、点头、拍拍肩、竖起大拇指等方式来表扬他,当然也能以物质形式来奖励他们,如让学生把当次活动中获得的智慧星、大拇指等奖励物带回家,但不必累计记录于“竞赛角”作横向比较,这样既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又觉得自己和同伴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的,从而更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