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小学生竞争心理的误区及其矫正

作者:胡 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在深入研究物种的进化过程后得出了如此经典的结论。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处处在竞争,能否有一个健康的竞争心理,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竞争当然也存在于学生之间。笔者从一线教学实践中发现:如今的小学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竞争心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思考相应的对策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都大有好处。下面,笔者将列举几种在小学生中常见的竞争心理误区及其对策,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嫉妒型竞争心理及其对策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到了中高年级,许多学生开始不知不觉地受到别人的嫉妒,或自己本身也在不知不觉对
  别人产生嫉妒之心。心理专家认为,嫉妒是在与他人竞争中害怕己不如人而产生的消极心理,这种人内心极没安全感,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所以敏感多疑,甚至走极端,常常是害人害己。比如,有些同学看到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时,不是见贤思齐,而是在背后对别人进行诋毁,这都是嫉妒心理在作祟。
  
  对策一:故事点拨,讲明嫉妒之害
  小学生理性思维不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用实例,让学生从实例中明白嫉妒的害处。这样的实例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比如,我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次考试前,好几位成绩优秀的同学的钢笔同时“不翼而飞”了,结果这些同学的成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考试结束后,这些同学的钢笔又都“飞”了回来,怎么回事呢?我感到事出有因,于是在班会课上进行了调查。班会课上,我发现一个女生很是异常,每当我走到她身边时,她总是紧张地低下头,但又不时地偷眼看我。这让我很诧异,因为这是一个成绩不错的孩子!她这次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我回忆了一下,考试前,她的钢笔没有丢失。这时,我隐约地感到:丢失的钢笔与她有关,而且可能是她的嫉妒心理惹了祸!为了照顾她的面子,我当时没有质问她,而是话锋一转,跟学生讲起了故事。当我讲到周瑜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结果自己反被气死时,学生表示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当我讲到廉颇“负荆请罪”从而留下“将相和”的历史佳话时,学生表示应以廉颇为榜样,知错就改。课后,那个考了“第一名”的女生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她流着泪对我说:“老师,我不是要偷他们的笔,只是我不想让他们每次都考得比我好……”我知道,是那些故事给了她启发,让她看到了嫉妒的危害,于是,我笑着对她说:“如果你生活在蔺相如的年代,一定就是廉颇了,老师不但不会批评你,还要表扬你的勇气呢!你能鼓起更大的勇气去向同学‘负荆请罪’吗?”“我能!”后来,那个女生再也没做过类似的事情。
  
  对策二:名言引路,净化嫉妒之心
  在一个集体中,存在嫉妒心理的往往不止一人,如果都等到嫉妒产生危害了再想对策未免会处处被动。我们还应思考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方法。我觉得名言警句是非常有益的。我常组织学生摘录关于嫉妒有害的格言,比如:
  憎恨是积极的不快,嫉妒是消极的不快。——歌德
  嫉妒潜伏在心底,好比毒蛇潜伏在穴中。——巴尔扎克
  嫉妒之心犹如蝙蝠,总是在黑暗中起飞。这种心情能使人陷入迷惘,它势必要破坏人的事业。——培根
  嫉妒是绿眼妖魔,谁作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它的愚弄。 ——莎士比亚
  ……
  我不仅要求学生记住这些名言,还结合学生实际,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消化这些名言,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一味嫉妒别人,自己也不会进步,甚至会闯下滔天大祸。就这样,通过一句句名言引路,在净化学生心灵的同时,使他们普遍能做到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竞争。
  
  二、自卑型竞争心理及其对策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希望自己能在各类竞赛中出类拔萃,而现实中要一直保持杰出却又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长此以往,有些学生便会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即使环境对其评价很高,也难于改变其没有自信的感觉,一旦压抑过久,就容易形成扭曲的自卑的竞争心理。这在家长期望值过高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对策一:扬其所长,重塑自信心理
  小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不会有太大悬殊,但是周围环境的评价往往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从而增加了孩子的自卑感。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爱,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扬其所长,重塑自信的心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在竞争中产生的自卑心理的关键。在帮助落后者进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有意识地用“你很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尊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我们还可以为孩子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对策二:恰当评估,坦然面对失败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真的具有某种严重的缺陷或短处,而是他(她)不能悦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在竞争中一旦被击败就灰心绝望,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一蹶不振。作为教育者,要及时地矫正这种畸形的竞争心理。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坦然面对失败的心理,树立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要让学生明白:你在这次竞争中失败了,并不说明你在将来的竞争中注定也要失败;你在这方面的竞争中失败了,并不说明你事事不如人。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超越目标,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激发斗志,以饱满的学习情绪和旺盛的精力去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另外,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名言警句让学生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如:“失败乃成功之母。”“胜不骄,败不馁。”“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失败令懦夫沉沦,却使勇士奋起。”“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
  
  三、攻击型竞争心理及其对策
  
  如今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好强自负,在竞争中一旦失败,他们往往把过错全推给别人,采取报复处理的方式,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一次运动会的800米跑步比赛中,张同学和李同学一直不分前后,在最后一圈抢道时,张同学故意将李同学撞倒,在李同学奋力爬起时,张同学一个冲刺,抢先撞线。当然,张同学因为犯规最终成绩无效。这里的张同学就有一种典型的“攻击型竞争心理”。
  
  对策一:强调合作,促进良性竞争
  当代社会,虽充满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小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攻击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竞争既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人生的积极竞争,是在共同幸福、共同进步前提下的友好竞争。教师应该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在许多时候,竞争与合作是相伴而生的。比如我班曾有几位争强好胜的男生,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攻击型竞争心理。针对他们的情况,我组织了一次足球赛。在比赛中,一个队与另一个队存在竞争,但每个队员和他的队友必须相互合作。通过这场比赛,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只有把竞争与合作相结合,才能有助于我们达到目标并满足自身需求。
  
  对策二:创造机会,人人都能成功
  有的小学生承受不住别人比他强而对他人充满敌意,并产生攻击型竞争心理。这实际上往往是由于学校给予他们成为“成功者”的机会太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肯定每一个人的长处,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其参与有益竞争,并且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从而使得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如果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人人都能施展才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环境,学生就会既把同学当作竞争对手、赶超的目标,又把同学当作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不断超越一个又一个自我,并为参与更激烈的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帮助学生消除竞争中的嫉妒、自卑、攻击等不良心理,引导学生通过良性竞争,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更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迎接新世纪的竞争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