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科学课如何组织好研讨交流

作者:冯跃忠




   探究是研讨的起点,研讨则是探究的进一步深化,可以促进探究向更深层次发展。在集体研讨中,学生通过语言把内在思想表达出来,使内在的相似之处得以陈述,使感觉更敏锐,并从交流中引出矛盾,建立解释模型,找出内在规律,丰富自己的思想。
  在科学研讨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下面的现象:教师匆匆收场,组织学生研讨;学生由于受实验材料的吸引,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把精力投入到研讨中来;教师忙于维持课堂纪律;发言只集中于少数学生等等。显然,这样的研讨只流于形式,而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那么,如何提高研讨中的质和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一试,也许能有所收获。
  
  一、选好研讨契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当中。我们发现在研究一个事物时,大多数学生起先受材料的吸引而引起无意注意,十分投入和专注;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事物的不断发现,新奇感消失,热情逐步减退。这时学生的表现往往是对材料不再那么感兴趣,开始东张西望,关注别人的活动,甚至游离于材料的结构之外了。比如在《人类的朋友——动物》中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时,学生拿着自己挑的香蕉、苹果、菜叶、泥土等东西给蜗牛吃,并观察它的反应。大约过了三四分钟后,有的学生转头看别的学生的蜗牛有什么反应,并相互交流各自的发现,有的学生转过身去捉弄别的小朋友,有的学生做小动作。在出现这样的情景之前,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研讨了。
  
  二、优化组织方式
  
  1.离开材料研讨。众所周知,教师和实验材料相比,材料总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可探究结束后,由于教室小、学生多、时间紧,教师往往不组织学生离开材料,直接进入研讨阶段。可这些材料仍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他们的小手不停地玩弄着这些材料,有些学生甚至继续做自己的实验,置研讨于不顾。这就影响了学生把思想变成语言的过程,影响他们通过交流产生新思想的过程。因而,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把材料收起来或让学生下位离开材料,以保证学生不受材料的负面影响。
  2.举行圆桌会议。举行圆桌会议,就是指研讨时的座位安排得使发言者相互看到彼此的脸,并坐下来研讨。可习惯上,教室里的座位安排是师生面对面,而学生往往只能看到同学的后脑勺。这给人的感觉是教学只对教师负责。在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老师,我们的发现是……”之类的话。这就说明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老师是教学的中心和权威,我的发言只是讲给老师听的,而同学的发言与我无关;老师的话是要听的,同学的话可以不听。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潜在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研讨气氛,改革传统的座位安排,举行圆桌会议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从而使学生树立起这样的观念:我的发言是讲给大家听的,而大家的发言我也是要认真倾听的。
  3.选好发言学生。第一炮能不能打响是很重要的。如果第一个发言人打的是一个哑炮,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学生思维的阻滞,这就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学技巧。教师在科学探究时,要观察学生的研究,倾听学生的发言,从而掌握学生的研究动向。可以选择一个平时不经常发言,但今天的发现又能引起大家兴趣的学生。这样的发言应能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与讨论,甚至引起争论。
  
  三、明确研讨要求
  
  1.提供心理安全。在研讨时,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安全的研讨氛围,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而无所顾忌。当学生受到讥笑时,教师应打个岔,换个说法,不让被取笑的学生被刺痛;当学生说了离奇的想法时,应使学生觉得老师理解他的想法。在上《折纸飞机》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不会折飞机。”“哈哈哈,连飞机也不会折,真笨。”另一个学生笑话她。教师说:“我想你是没学过折飞机,学了以后肯定会折的,这不能叫做笨,谁来帮助她。”从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2.欣赏不同意见。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探究和以往的经验,大胆想象,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是教学民主的高度体现,也是教师教学艺术上的追求。在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以后,哪怕是荒谬离奇的,教师都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这一发现,细心地呵护,而不是横加指责,评判这个不行,那个不对。只有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问题的主见和主体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和发展,才能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并列矛盾事实。面对同一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往往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这就可能导致探究结果的差异。比如在《岩石》中,有的学生认为乙石头比甲石头小,有的学生认为乙石头比丙石头大。这时教师就把这两个事实并列起来,问:乙石头到底是大石头还是小石头?从而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一个标准。
  4.鼓励清楚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有助于内在思维的清晰化和条理化,在科学讨论中要鼓励和相信学生能清楚地表达。比如在学生表达不清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比如在描述放大镜的作用时,学生说“放大镜一会儿把字放大了,一会儿把字缩小了”,教师就让学生做一做,再引导“什么时候字比较大,什么时候字比较小”。教师还要训练学生用某些句式来表达。比如“我们用摸的方法观察到毛边纸是糙的,蜡光纸是滑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借助实物、录像和画画等方式来说明。
   5.汇报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科学品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研讨阶段,教师为了追求结果的统一性,或学生对自己实验结果的不信任,而更改结果、谎报数据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如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有一个组测得的温度是96℃(教师在探究时了解到的),可由于其他组测得的温度都是98℃,就谎报自己组测得的温度也是98℃。这时教师就抓住时机展开教学,原来是他们组的温度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