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从挖掘教材到加工教材

作者:马彩霞




   几年前,放在我案头的数学教材是一本教科书和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在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充分地挖掘,分析每一课时有哪些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什么,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虽然也能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但都局限于对一本教材和配套教参的挖掘。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材的几轮使用和不断反思,我对教材不再“迷信”,“教教材”和简单地“用教材教”的观念逐渐改变,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增强,我试着开始加工教材。
  
  一、选择、重组数学教材,凸显数学价值
  
  不同版本的教材,包含的数学知识板块大多数是雷同的,但相同的数学知识板块在教学进度上的安排,特别是数学知识的展开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如今,我的案头有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材和正在教学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等5套数学教材以及配套的教师用书、练习册等等。这些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各有特色,是加工教材的丰富资源。仔细阅读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照,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种“拼凑主义”不失为加工教材的便捷途径。
  例如,现代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单元中,引导学生通过剪开长方体和立方体纸盒,观察分析它们的展开图,帮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练习中也大量安排了分析展开图和推测立方体某一面的对面这样的练习。而浙江省义务教材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活动认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两者相比,前者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更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用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优势来弥补浙
  江省义务教材中的不足,重组后的“教材”更能体现空间和图形这一教学内容的数学价值。
  
  二、补充数学教学内容,完善知识结构
  
  可能是考虑到教学时间有限或学生的年龄尚小,在数学教材中没有安排那些能凸显数学本质的东西。比如学生几乎每天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打交道,但有关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在浙江省义务教材中除了商不变性质外,其他的只是在练习中偶尔渗透。这样的安排“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利于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的整体把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渗透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逐渐增强渗透力度。到中高年级再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变化规律。因为渗透在先,所以不会给学生加重负担。
  
  三、积累课堂生成资源,丰富教材
  
  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有它的时代、地域等局限性。例如画平行线,浙江省义务教材第八册中安排的用两把直尺或两把三角尺紧靠着画平行线,并介绍了绘图员用丁字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在教学平行线的画法时,我问学生:你们能在白纸上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吗?要经得起检验哦。先独立画,再跟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你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还需要改进吗?我巡视教室,发现了三种画法:①先画一条直线,再移动直尺画一条看似与第一条平行的平行线。②利用现成的平行线画平行线,如直尺的对边等。③先画一条直线,再利用三角尺找到与这条直线距离相等的两点,把两点连起来。第三种画法可能是城市学生在一些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我让该生演示这种画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其他学生也能接受,并很快就掌握了这种画法。在预案设计时我之所以开放平行线的画法,是因为想让学生暴露第一种错误的画法,并以此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懂得直尺(或三角尺)只有有了“依靠”才能使平移成功,画出另一条与第一条平行的直线。意外生成的第三种画法,学生有生活经验的支撑,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在下一轮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这种画法。由于学生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等的差异性,课堂上的意外生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选择有数学价值的部分加以积累,丰富教材。
  
  四、把教材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命态”知识,活化教材
  
  我们的教材一般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编排,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知不觉受它的影响,“点到为止”。例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在浙江省义务教材中首先定义四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然后定义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对于平行四边形丰富的特征毫无涉及,为什么这么多特征中选择“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来定义概念也没有分析。教学中,如果教师急功近利,围绕知识点进行教学,强调一下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做几道判断题,10分钟就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但留在学生脑海里的可能仅仅是“两组对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这样苍白的文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点转化为动态的探究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感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经历抽取平行四边形本质特征的过程,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就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认识图形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学生们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在后来感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制作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等环节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我们教师都应该想办法加工成“生命态’知识,让学生在过程中感悟、体验,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加工教材必须是十分慎重的,我们不能只凭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我们需要理论的支撑和实践以后的理性思考。我们必须对数学的特点、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有比较系统的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在课程开发中作出前瞻性的决策,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加工教材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去检索和分析教材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从微观入手,循序渐进,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