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教育新文化促进教育民主精神的回归

作者:王继华




  办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出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人,而后造福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应该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辅相成共同融合发展具有民主精神的社会人,这种理念下的教育,意味着培养的人才必须有能力适应社会,而这种公民的文化素养正是在民主文化的原则下,以公民对社会责任感的良知,以得德相通的理性,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来参与公共福祉建设与能力修炼的。
  教育民主做为教育的原则,是受教育者获得适应社会发展理性精神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是教育新文化对教育民主精神回归的促进。教育民主所倡导的尊重人的自由与爱好,保障个人平等权力的民主精神,是办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此,才能创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才能设计出特色的、多样化的育人机制,才能获得社会对教育最大的认可,同时又为受教育者提供施展才能的有效机制。教育民主精神所体现出的教育新文化价值的厚重,正是教育民主生命的活力,正因此,人们从这里祈盼明天,这是因为,教育民主不只是具体组织机构的民主,也是实现个人福祉的民主。只有以民主精神为取向的教育文化才能培养出具有民主理性、民主德行、民主个性和具有民主公德的“文化人”。
  教育民主,一为生命个体之主;二为学以致道之主;三为哲思推动进步之主。
  所谓生命个体之主,即用个体的生命,感悟民主精神下的教育,以此领悟教育的终极意义,生命的个体只有在民主氛围中,人的信念才会原始释放,也只有原始的信念,受教育者才有可能在价值取向上义无返顾的决定、选择人生。生命的意义在于究天人之际,演成败之变,这是终极的指向,这是不以金钱、权力诱惑为行的大智慧。教育的民主始终都该正视这种穿透世俗心灵的想往,使人在潜意识中产生民主精神的自觉。
  学以致道之主,是指对事物发展规律“道”的把握,这是智者不惑、学而不厌的哲思,是在实践中体悟人生的静远,是教育文化力所形成的内驱力的张力。是在宽容、平和、博爱中学会接人待世能力所必须遵循的规则。
  思推动进步之主,则是质疑批判精神下教育创新的睿智。时移事易,社会的明天标准可能又以另一种与之相称的形态而相伴,在人类的文化危机日显于教育深重时,更多的凝重于教育新文化的建构,把握撕裂后的评估、疼痛后的热疗的哲学思维,从文化与实践的互动中揭示价值结构,提升教育在文化上的策略,正是哲学的思维作用在人才培养中的进步。
  在诸多的诉累于教育外骛修辞,对教育适应新的社会文化运动的高度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在人才的培养源于各种时弊的流俗都不尽满意时,教育新文化所体现的教育民主理念、教育民主精神,正是跳出现行世俗利益和权力桎梏,留住审视人生真谛和保全“文化人”的从容与职态的竞技场。教育民主精神是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的相融,是民主文化思维产生的凝聚力,是教育民主与教育文化所形成战略中的策略。
  教育民主文化的架构,还在于以哲学和民主精神为基础,以民主精神体现教育的目的和扫清民主文化认知路上的障碍为起点。教育新文化作用于教育的民主精神的战略中,意味着教育理性精神的开放和实践民主教育在机制上的成熟。教育新文化的战略不只是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的标准与潜规则,也是教育民主文化的重塑,这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建构,是上个世纪30年代延安民主精神的弘扬,是共产党人多年民主政治在教育新文化中的灿烂,是共产党人用民主精神跳出历史兴衰周期率在民主教育上的回归,是教育的价值在培养人才问题上理性精神的成长。
  
  责任编辑:陈国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