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透视数学教师的语言问题

作者:张秋爽




  激励性语言本身并没有错,只是用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效果就大相径庭。“看看谁有本事,”这句激励性的语言把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了出来,你说一步的题,我就说三步的题,你说三步的题,我就说四步的题,看看还是我有本事。殊不知,是教师的激励性语言采用的时机不合时宜,从而导致偏离了本节课的重点的现象。
  三步式题和四步式题的出现,说明教师在巡视时的基本功不到位。巡视时,教师看什么?
  (1)哪些同学理解了老师的要求,哪些同学不理解?
  (2)看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3)看有哪些不对的地方及时更正。
  (4)看哪些内容与本节课有关,是重点内容,要舍得花精力,非重点内容,属于思维灵活的题目放在练习中,要学会调控。
  
  3.改进策略
  在另外的一个班,学习的内容相同,也是两步应用问题,巧合的是也出现了这种情况。教师出示:
  计算器书包皮球球拍飞机
  32元 26元54元36元20元
  看着这些商品和价钱,提一个应用问题,你们行吗?
  生1:买两个计算器,一个书包共花多少元?32×2+26
  师:给你100元,想买什么?
  生2:买2架飞机和一个皮球,还剩多少元?
  师:你这道题好难呀!谁会解答?
  100-54-20-20=6(元)
  生3:我有100元,买5架飞机,还剩多少元?
  一句“好难呀!”三个字,及时调整了课堂的走向,使课堂的轨道始终在教学重点上。
  开放性的条件容易导致无法把握,从而超纲、超教材、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要与教师的引导(约束)相结合,不是信马由缰,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对课堂的把握,对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把握,而不是跟着学生跑。
  题目中的三步式题和四步式题都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生成的,体现了思维的灵活,班上20%的学生能够理解。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还是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应把这个内容放在基础后的提高,这样就照顾到了全体,又关注了个别差异。
  “看看谁有本事?”多么富有创意的激励性语言呀!然而这激励性语言却使课堂偏离了重点。激励性语言也有它的弱点。任何好的思想、理念在运用时,不仅需要把握具体情境,而且需要掌握适度,才能发挥其最佳效能。
  教育是一种理解、建构和沟通。教育就是要谋求两代人的沟通。在师生之间,沟通最主要、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实际上是一种有效沟通,其决定着课堂教学有效程度的高低,影响着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要不断反思和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更好地处理好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并加以提升和运用。
  
  责任编辑:李海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