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作者:任卫兵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第70~73页《因数和倍数》。
  
  课前思考:
  
  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因数和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学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学生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那么学生获得的概念必然是生动的、有意义的。
  2.解决问题变“关注结果”为“对话生成”。要找出一个数的几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这里有一个方法问题。是把方法简单地告诉学生,迫切地寻求结果,还是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很多成功的教学表明,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对话场”,在生生、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中,能让师生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学宗旨变“关注知识”为“启迪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学生的智慧成长而教,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倾心追求。怎样通过对“因数和倍数”内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数学思考的方法,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放潜能,开启心智?这是我设计“因数和倍数”这堂课的宗旨所在。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建构”,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3.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练习纸、学号卡等。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进行思考。
  
  教学流程:
  
  一、 意义建构
  1.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能不能举一道简单的乘法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摆法表示出来?
  (请一位学生回答)
  2.猜猜他可能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现相应的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3.还可以怎样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再请一位学生回答)
  4.他又可能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另外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5.还可以怎样摆?
  (请学生回答)
  6.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最后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此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摆法。在三种摆法右侧分别出现三道乘法算式。
  7.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4×3=12为例,4×3=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8.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9.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理念:“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 方法渗透
  1.根据“4×4=16、400÷16=25”这两个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指名回答)
  2.当两个因数相同时,通常只需要说出或写出一个,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我们能不能说16是因数,或者说16是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
  3.因数和倍数它们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相互依存)
  4.下面我们一块来找一找100的因数有哪些?同学们可以同座两人合作,也可以独立思考。
  (教师巡视。并选择一份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5.对照你们自己找出的100的所有因数,你想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进行引导、评价)
  6.对于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或提问的?
  7.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8.回顾刚才的过程,你觉得要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有什么诀窍?
  (通过对话、讨论,让学生体会思考的合理性、有序性)
  9.当然,如果要找出一个很大数目的所有因数,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比较麻烦,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来研究。
  [设计理念:“如何找出100的所有因数”,教学中,教师没有急切地认定结果,也没有简单地把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或同座两人合作,或独立思考。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与对话,师生之间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三、 巩固深化
  (课件显示:下面哪些数一定是□□的因数。
  1、2、3、4、5、6、7、8、9、10)
  1.方框后面藏着一个两位数,看谁能很快说出下面10个数中,哪些是它的因数?
  (单击一下,出示“21”)
  2.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3.要使这个数一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
  4.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
  5.最后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
  [设计理念:设计这一组变式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渗透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综合性、连贯性。]
  
  四、 “360度的优点”
  1.我们已经知道了一直角等于90度,一圆周角等于360度。可是你们知道吗?从前,法国人曾将一直角定为100度,这样一圆周角就是400度。但是后来却没有能行得通。这是什么道理呢?一圆周角等于360度又有什么优点呢?
  2.我们先来找一找360和400的因数各有多少个?
  (分别出示360和400的所有因数。)
  3.原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360的因数比400的因数多,多9个。一圆周角定为360度,当我们需要计算一圆周角的几分之一时,可以在23种情况下得到整度数。
  

[2]